西北干旱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及修复策略研究—以张掖市为例.pdf
摘要
摘要
随着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扰动的加剧,自然资源减少和生态退化对国土
空间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的应对策略被
提出,且上升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生态网络通过有效评估
景观斑块在保护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方面的重要性为国土空间各要素系统修
复提供重要的参考。因此,本研究立足国土空间整体保护与系统治理思维,
在构建生态网络的基础上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先区,以期为生态系统综
合管理及国土空间生态优化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
本文以西北干旱区典型城市张掖市为例,首先,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重要性、形态空间格局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电路理论构建了2000、2010和
2020年张掖市生态网络。其次,定量评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电路理论、
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退化评估识别影响生态网络连通性的生态夹点、障碍
点等内部缺陷区及影响生态网络稳定性的外部威胁区为生态修复优先区。最
后,根据识别生态修复优先区的成因及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出生态保
护修复策略。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2000~2020年,随着我国生态工程的深入,张掖市生态源地总面积
增加,但生态源地数量总体减少,然而随着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的增强,张掖
市生态阻力面的阻力值呈现增大的趋势,因而张掖市景观及生态廊道变化较
大。总体来看,2000~2010年张掖市生态网络变化较小,而2010~2020年生
态网络变化较大,局部源地的消失以及新增源地的出现较大幅度影响了原始
生态网络格局。因此要在稳定原始生态网络格局的基础上关注新生生态源地
和网络,保障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研究识别张掖市生态网络内部缺陷修复区包括生态夹点和障碍点,
主要分布在耕地和荒漠裸地上。从时间上来看,2000年、2010年和2020年
分别识别张掖市生态夹点32、25、56个,生态障碍点33、46、49个,这些
区域主要分布在肃南县西北部和城区边缘。肃南县西北部由于地形复杂修复
难度大,主要以生态保育为主,而城区的荒漠裸土缺陷区是影响区域景观连
通、生态平衡的重要障碍,需采取措施平衡和修复。
(3)基于生态网络的敏感性和退化威胁识别的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主要
集中在黑河沿岸边缘及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生态廊道修复优先区
I
摘要
主要分布在甘州区、山丹县城区局部退化敏感的耕地和荒漠周围。2000年,
22
2010和2020年分别识别生态源地修复优先区398.17km、272.3km和
2222
334.04km,廊道修复优先区1.14km、2.73km和4.32km。依据生态修复
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标,叠加生态保护分区和生态修复优先区识别结
果划分张掖市生态修复区为西祁连山生态源地、夹点、障碍点修复区、东祁
连山生态源地修复区、黑河流域生态源地修复区、北部荒漠生态敏感修复区、
张掖市城区生态廊道、夹点、障碍点修复区5类,并提出优化水资源管理、
恢复与重建植被、开展水土保持措施等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的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网络内部缺陷;生态网络外部威胁;西北
干旱区;张掖市
II
Abstract
Abstract
Withtheintensificationofclimatechangeandhumandisturbances,the
reduction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