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26届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七章第18讲城市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doc
PAGE
PAGE1
【优化方案】2026届高考地理新一轮复习第七章第18讲城市化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双基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5·济南三校联考)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题。
1.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①河流②地形③交通④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杭州西部为山区,城区主要向地势平坦的东部扩展;根据城市形态可以看出城市沿交通干线延伸。第2题,杭州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答案:1.D2.C
(2025·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城市发展阶段及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如图所示,城市的发展阶段一般为()
A.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B.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
C.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再城市化
D.郊区城市化—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4.中心城市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是()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第一阶段郊外人口减少、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则为城市化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城市人口增加趋缓,同时郊外地区人口增加较多,则是郊区城市化阶段;第三阶段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都市圈整体人口减少,则为逆城市化阶段;最后,中心城市人口又逐渐增加,为再城市化阶段。第4题,图中中心城市曲线与时间坐标有两个交点,其中右侧一个交点是人口处在最低值的阶段,此时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整个都市圈人口还在减少,说明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3.A4.C
☆(2025·陕西一模)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5~6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相关水文气候数据
X
Y
降水量(mm)
675.0
644.5
径流总量(mm)
405
267
地表径流(mm)
337
96
地下径流(mm)
68
171
蒸发量(mm)
270
377.5
5.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A.①;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C.③;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6.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的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解析:第5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由于城市绿地少、建筑用地多而地表径流汇集快,图中①的径流汇集最快,故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是曲线①。第6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也不会减少;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但硬化地面没有涵蓄水分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大地表蒸发。
答案:5.A6.C
☆(2025·德州市上学期校际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读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路径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图,完成7~8题。
7.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2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2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2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8.我国城市化属于图中的()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解析:第7题,纵坐标代表城市化进程速度,横坐标代表经济发展速度。1975~2025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增大,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曲线斜率显示,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经济发展,1995~202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第8题,目前我国的人均GDP比较少,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