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绪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互换性与公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互换性的种类 标准与标准化 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几何量检测概述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互换性的概念 概念:一种产品、过程或服务替代另一种产品、过程或服务且满足同样要求的能力 举例:机器上的螺钉、灯泡,自行车、缝纫机、钟表上的零部件 范围:机械制造业中的互换性通常包括几何量和机械性能的互换性,本课程仅讨论几何量的互换性和与之联系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 圆柱齿轮减速器 互换性的作用和意义 设计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和标准部件,大大简化了绘图和计算工作,缩短了设计周期,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产品的多样化。 制造方面: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率的专用设备,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制造,及实现加工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使用维修方面:减少了机器的使用和维修的时间和费用,提高了机器的使用价值。 互换性的分类 分类: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定义:完全互换—零部件装配或更换时不需挑选和修配。不完全互换—零部件装配时允许有附加的选择和调整。 不完全互换的实现方法: (1)分组装配法 (2)调整法 几何参数:尺寸、形状、位置 公差:零件的几何参数保持一定的变动范围就可以达到互换的目的。允许的几何参数的变动范围称为公差。 互换性要用公差来保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公差尽量规定大一些,这样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互换性:几何量、机械性能和物化性能 本课程讨论几何量的互换性 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标准化的引入 现代化生产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大、分工细、协作多、互换性要求高。为适应生产中各部门的协调和各生产环节的衔接,必须通过标准化使产品规格品种简化,使分散的、局部的生产环节相互协调和统一。标准和标准化正是联系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标准化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 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标准化: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化工作:制定、发布、实施和监督的全部活动过程 标准的分类 使用范围分: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规定 作用范围分: 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试行标准; 对象特性分: 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 标准化的历史: 1、古代标准化 人类在原始社会出现的,统一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此为标准化的起源 第一次人类社会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公平交换、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统一 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 青铜器、铁器 2、近代标准化 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科学阶段 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 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和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 标准化的历史 标准化的历史: 2、近代标准化 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 1932年已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立 3、现代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标准化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字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的历史 改进产品质量、提高适应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对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产率、改善环境、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作用 中国标准网:/ 标准化的意义 优先数与优先数的引入 在机械设计中,许多参数不是孤立的,如果选定,这个数值就会按照一定规律,向一切有关的参数传播。所以机械产品中的各种技术参数不能随意确定。 为使产品的参数选择能遵守统一的规律,使参数选择一开始就纳入标准化轨道,必须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数值作出统一规定。 国家标准: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GB/T321—8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