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种父亲形象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7-30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种父亲形象的开题报告 题目: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种父亲形象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文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性、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在20世纪80、9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中国文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父亲作为家庭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和形象。这些不同的父亲形象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三种父亲形象进行探讨,从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文本片段和角色形象,分析其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种父亲形象。 1. 严厉父亲: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父亲往往被描绘为一个严厉的形象,要求子女必须严格遵守传统的家庭道德和社会规范。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这种严厉父亲形象的特征和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因素。 2. 悲情父亲: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父亲则被描绘为一个悲情的形象,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巨大压力下,无法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对这些悲情父亲形象进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3. 新时代父亲:在当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父亲往往被描绘为一个开放、自由、关爱的形象。通过对这些新时代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的特殊环境和文化背景。 本研究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对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描绘、语言和文化符号等元素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期望研究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三种父亲形象,把握当时社会文化的脉搏和变化,深刻体验当时的家庭关系、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的父亲形象、家庭观念和人际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学习价值,为文学翻译和文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