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QC简介(班组长培训班).ppt

发布:2017-09-08约8.87千字共10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莱钢培训中心 朱迎春 Tel:6929676 MobileE-mail:lgddzhuyingchun@126.com 主要内容 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 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 ; 二是大环套小环 。 步骤四:原因分析 工具二:树图 步骤四:原因分析 树图注意事项: 用于因果分析的树图一般是单目标的,一个质量问题只能用一张树图; 树图的主要类别一般可以不先从5M1E出发,而是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去选取。 工具二:树图 步骤四:原因分析 关联图:又称关系图,是解决关系负责、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的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工具三:关联图 步骤四:原因分析 注意:绘制完关联图后应找出末端原因,在图中箭头只出不进的,说明只有它影响其它项,而不受其它项的影响,说明它就是末端原因。 √ √ √ √ √ √ √ √ √ √ √ 1、目的:深层次地肯定原因,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 2、准则:依据末端原因对所分析的问题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 步骤五:确定主要原因 3、确定主要原因的步骤: 把因果图、系统图或关联图中的未端因素收集起来,因为末端因素是问题的根源,所以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中选取; 在末端因素中看看是否有不可抗拒的因素; 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以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步骤五:确定主要原因 步骤五:确定主要原因 4、确认主要原因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现场验证 2)现场测试、测量 3)调查、分析。 确定主要原因为制定对策提供了依据,为此“确认”做得好,就可为制定对策打下好的基础。确定主要原因常用的工具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散布图、正交试验设计法。 步骤五:确定主要原因 例 轧钢厂轧制钢板,弯曲率达到30%,末端原因之一是“压下量大”,对工艺规定的压下量25mm是否过大呢?就需要进行现场的试验、验证,于是安排了试验计划,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把压下量改为20mm,试轧一批钢材,结果弯曲率为8%,有明显好转,从而判定“压下量大”是主要原因。 4、确认主要原因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现场验证 步骤五:确定主要原因 例 加工某产品尺寸超差的末端原因时“设备主轴跳动大”,确认时就要到现场实测主轴跳动,测得主轴跳动为0.05mm,而标准要求是不大于0.01mm,说明设备主轴跳动,处于失控状态,就可判定为主要原因。 4、确认主要原因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2)现场测试、测量 步骤二:现状调查 掌握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经过对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确认小组能够改进的程度。 1、现状调查的内容: (1)把握问题的现状; (2)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步骤二:现状调查 2、现状调查的要求 现状调查时间要有代表性; 现状调查时间的一端要覆盖小组活动时间,即到现场跟踪,取得数据; 现状调查应取得与课题相关的数据信息; 对数据要进行整理、分层分析,运用适当的工具方法,找到问题的症结; 为制定目标值提供依据。 步骤二:现状调查 3、现状调查的常用工具 调查表 排列图 直方图 控制图 过程能力指数等 步骤二:现状调查 分层法 (1)分层法:按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2)分层的原则: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步骤二:现状调查 分层法 分层的标志: 人员 机器 材料 方法(工艺、操作参数、流程) 测量 时间 环境 步骤二:现状调查 分层法案例 某装配厂的气缸与气缸盖之间经常漏油,经过对50套产品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两种情况: (1)三个操作者在涂粘结剂时,操作方法不同; (2)所使用的气缸垫是由两个制造厂提供的; 于是对漏油原因进行分层分析。 按操作者不同分层 按气缸垫生产厂家分层 步骤二:现状调查 分层法案例——按操作者不同分层 31 9 9 13 不漏油 38 19 共计 53 10 张师傅 25 3 李师傅 32 6 王师傅 漏油率% 漏油 操作者 结论:为降低漏油率,应采用李师傅的操作方法。 步骤二:现状调查 分层法案例——按生产厂家分层 31 17 14 不漏油 38 19 共计 37 10 B厂 39 9 A厂 漏油率% 漏油 供方 结论:应选用B厂的气缸垫。 步骤二:现状调查 分层法案例——按两种因素交叉分层 50 27 23 共计 31 17 14 不漏油 19 10 9 漏油 合计 9 2 7 不漏油 10 7 3 漏油 张 9 4 5 不漏油 3 3 0 漏油 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