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自己整理.pdf

发布:2021-11-06约5.8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 代 广 播 电 视 概 论 笔 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 、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 性 4 、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 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 作《北方的纳努克》 2 、 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 结合起来。 3、 约翰格里尔逊 20 世纪 20 至 40 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 其创作信条是: “我们首先是宣传员, 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 、 个人追述式 4 、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 、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 、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 、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 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 、 题材选择变窄; 3、 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 、 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 、《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 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 、 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 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 将纪实 推向新的高度; 3、 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 、 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 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 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 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 、 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 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 、 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谈话类节目 1、概念 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讨论,并开放现场热线接收场 外受众的电话参与 2 、谈话类节目的分类:新闻时政类社会生活类情感交流类专业话题类。 3、谈话类节目的社会意义:形成新的传播模式展示时代风貌有利国家安定、社会团 结观照社会文化现象 一、广播谈话类节目 1、特点 :1 话题内容广泛 2 话题及时,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 3 制作要求简单,嘉宾、 受众参与节目比较方便 4 现场控制,把关容易。 2 、构成要素 :1 、话题 2 、嘉宾 3、受众 4、节目主持人。 3、话题选择 :1 时效性与针对性 2 引导性 3 接近性。 4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嘉宾邀请 :1 、公正性 2、专业性 3、权威性。 5、导播需要过滤掉电话的类型 1、有明显政治错误倾向的内容; 2 、内容与主题无关的电话; 3、意见重复的电话; 4 、缺乏表达能力的电话; 5、其他会导致节目质量下降的电话 6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1、 深入精心——主持的准备工作; 2 、 有胆有识——主持的政策水平; 3、 匠心独运:主持的开场白的构思; 4 、 引而不发——主持人的提问艺术; 5、 有张有弛——主持人的节奏控制; 6 、 平等公正——主持的原则立场。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 1、特点 1 针对性和时效性强 2 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 3 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 4 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2 、氛围营造 1、选择适当的话题切入点; 2 、正式拍摄前进行“演练”; 3、穿插游戏的形式; 4 、穿插播放室外访谈或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或者连线场外的访问; 5、背景音乐、间奏乐的运用 3、节奏控制 1、节目节奏有张有弛,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