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原理和实施--主生产计划(PPT23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主生产计划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主生产计划的概念 理解影响MPS的主要因素 理解和掌握MPS的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和掌握MPS的计算过程 教学重点 主生产计划的概念和特点 影响MPS的主要因素 MPS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隆中对 概述 影响MPS的因素 MPS的工作原理 MPS的计算过程 案例分析:隆中对 1.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隆中对描述了什么样的战略思想? 2. 分析一下,诸葛亮为什么可以提出这样的战略思想?他提出这种思想的前期条件是什么? 3. 诸葛亮的这种战略思想最后是否实现?其实现过程是什么?为什么? 4. 分析战略计划和MPS之间的关系? 5. 如果采用ERP系统来模拟和分析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能否实现?为什么? 3.1 概述 MPS是描述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什么时段完成的生产计划,是把企业战略、企业生产计划大纲等宏观计划转化为生产作业和采购作业等微观作业计划的工具,是企业物料需求计划的直接来源,是粗略平衡企业生产负荷和生产能力的方法,是联系市场销售和生产制造的纽带,是指导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开展生产管理和调度活动的权威性文件。 3.2 影响MPS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把影响MPS的因素分为4大类型,即生产类型因素、计划因素、预测因素和订单因素。 生产类型因素 生产类型是同一类制造企业主要特征的描述。生产类型因素对MPS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MPS计划对象的影响上。 如果按照生产工艺来划分,可以把企业分为离散型企业和流程型企业。 如果按照生产过程的管理方式来划分,可以把企业划分为备货式生产(make to stock,MTS)、订货式生产(make to order,MTO)、装配式生产(assembly to order,ATO)和工程式生产(engineer to order,ETO)。 计划类因素 计划类因素对MPS的影响是全面的,既可能影响到MPS的来源,也可能影响到MPS的计划对象。计划类因素主要包括经营战略、经营计划和生产计划大纲等内容。 战略是重大的、涉及全局性的谋划,是统一的、综合的和一体化的计划,用来实现组织的基本目标。 经营计划,又被称为经营规划、中长期发展计划或销售计划,是企业在经营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的适应市场环境的对策计划,它主要说明企业的销售目标和利润目标。 生产计划大纲是对企业经营计划的细化,用以说明企业在可用资源的条件下、在计划展望期内,每一种类型产品的月生产量以及每一种类型产品和所有类型产品的月汇总量和年汇总量。 预测因素 预测是利用一定的数据和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推断,预测的方法和手段被称作预测技术。 在ERP系统中,预测是指对未来产品销售量的科学推断。 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调查预测方法、主观判断预测方法、客观计量预测方法、概率预测方法和模糊评判预测方法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市场特征,应该选择不同的预测方法,采取不同的经营决策。 订单因素 订单因素是指销售部门签约的产品销售订单信息。 销售订单详细描述了产品销售时的相关数据。 3.3 MPS的基本原理 MPS的时间基准 粗能力需求计划 MPS的编制过程 MPS的时间基准 计划展望期是指MPS计划起作用的时间范围。计划展望期往往与企业的生产性质密切相关。 时段,对应的英文是time bucket,表示时间持续的一个长度单位。 时界对应的英文是time fence,也被翻译为时间栏、时间警戒线。时界表示时间界限,是一个时刻点,是MPS中的计划参考点。 时区用于描述在某个时刻某个产品在其计划展望期中所处的位置。 粗能力需求计划 粗能力需求计划(rough-cut capacity planning,RCCP)是判定MPS是否可行的工具。RCCP的作用是把MPS中计划对象的生产计划转变成对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 RCCP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即资源清单法和分时间周期的资源清单法。 资源清单法的编写过程 第一步,定义关键资源。 第二步,从MPS中的每种产品系列中选出将要进行RCCP的代表产品。 第三步,对每个代表产品确定生产单位产品对关键资源的需求量,确定依据主要包括MPS、BOM、工艺路线、定额工时以及在BOM中每个零件的平均批量等。 第四步,对每个产品系列,确定其MPS的计划产量。 第五步,将MPS中的计划产量与能力清单中的资源需求量相乘。 第六步,将没有产品系列所需要的能力加起来,得到对应计划的总能力需求。 3.4 MPS的计算过程 基本数量概念 MPS的计算过程 一个MPS示例 基本数量概念 在MPS计算过程中,经常用到9大基本数量的概念。这些数量概念分别是:预测量、订单量、毛需求量、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