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溺水工作计划.docx
小学防溺水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
夏季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防溺水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杜绝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特制定本详细防溺水工作计划。
二、工作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具体时间1]-[具体时间2]):宣传动员阶段
-成立学校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召开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部署学校防溺水工作。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和溺水事故的危害,营造浓厚的防溺水宣传氛围。
2.第二阶段([具体时间3]-[具体时间4]):教育实施阶段
-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防溺水知识和技能。
-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家长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监管和教育。
-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明确家长和学校在防溺水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3.第三阶段([具体时间5]-[具体时间6]):排查整改阶段
-对学校周边的水域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危险水域台账,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考勤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加强与社区、村委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危险水域的监管和防范工作。
4.第四阶段([具体时间7]-[具体时间8]):总结巩固阶段
-对学校防溺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整理和归档防溺水工作资料,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长效机制。
-开展防溺水工作“回头看”活动,巩固防溺水工作成果。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一)宣传教育
1.校园宣传
-利用校园广播,每天课间播放防溺水相关知识,如溺水的危害、防溺水的方法、溺水时的自救与互救等。广播内容要生动有趣,易于学生接受。例如,可以采用故事、儿歌等形式进行宣传。
-在校园内设置宣传栏,定期更新防溺水宣传内容,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标语等。宣传栏要设置在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如教学楼大厅、操场等。
-组织各班出一期以“防溺水”为主题的黑板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黑板报,加深对防溺水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校将对各班的黑板报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2.班级教育
-各班级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防溺水主题班会。班会内容要丰富多样,可以包括观看防溺水安全教育视频、讲解防溺水知识、开展防溺水知识问答竞赛等。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提高学生的防溺水意识。
-邀请公安、消防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讲座。讲座要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详细讲解溺水事故的原因、预防方法和急救措施等。专业人员的讲解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能够让学生更加重视防溺水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防溺水案例分析活动。选取一些典型的溺水事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家校合作
1.发放宣传资料
-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要详细告知家长溺水事故的危害、防溺水的相关知识和家长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同时,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监管,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放学后等时间段,要确保孩子的安全。
-制作防溺水宣传手册,发放给家长和学生。宣传手册要图文并茂,内容包括防溺水知识、急救方法、危险水域识别等。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翻阅宣传手册,学习防溺水知识。
2.签订责任书
-与家长签订《防溺水安全责任书》,明确家长和学校在防溺水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责任书要一式两份,家长和学校各执一份。通过签订责任书,增强家长的监管意识和责任感。
3.加强沟通与联系
-建立家长微信群或QQ群,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防溺水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发布防溺水相关知识和信息。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微信群或QQ群向学校反馈孩子的情况,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定期召开家长会,专门就防溺水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在家长会上,学校要向家长介绍溺水事故的现状和危害,讲解防溺水的方法和措施,要求家长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共同做好孩子的防溺水工作。
(三)水域排查与监管
1.全面排查
-组织学校教师对学校周边的水域进行全面排查,包括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沟渠等。排查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水域的位置、水深、水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