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逻辑门电路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2 TTL集成逻辑门电路 ⒈ TTL与非门的工作原理 ⑴ TTL与非门的典型电路 TTL与非门的典型电路如图2-6所示,它分成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三个部分。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当前第31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典型电路 输入级由多发射极晶体管T1和电阻R1组成,通过T1的各个发射极实现与逻辑功能。 多发射极晶体管 T1 的等效电路 当前第32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典型电路 中间级由T2、R2、R3组成。 其主要作用是从T2管的集电极c2和发射极e2同时输出两个相位相反的信号,分别驱动T3和T5管,来保证T4和T5管有一个导通时,另一个就截止。 当前第33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典型电路 输出级由R4、R5、T3、T4、T5组成,T5是反相器,T3、T4组成复合管构成一个射随器,作为T5管的有源负载,并与T5组成推拉式电路,使输出无论是高电平或是低电平,输出电阻都很小,提高了带负载能力。 当前第34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⑵工作原理 则VB1=VIL+VBE1 =0.3+0.7=1V VB2 =VC1=VCES1+VIL =0.1+0.3=0.4V 0.3V 3.6V 3.6V DA导通! 设A=0 B=1 C=1 (VIL=0.3V) , 1V 0.3V 所以:T2 、T5 截止 T3 、T4 导通 VF = 5-UBE3-UBE4 ? 5-0.7-0.7 = 3.6V 拉电流 F = 1 当前第35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⑵工作原理 设A = B = C =1,即VA=VB=VC=VIH=3.6V, 3.6V 3.6V 3.6V 2.1V T1管的基极电位升高,使T1管的集电结、T2和T5的发射结正向偏置而导通,T1管的基极电位VB1被箝位在2.1V。 1.4V 故T1管处于倒置工作状态(发射结和集电结反向运用状态,发射结反向偏置、集电结正向偏置)。 T3 导通 ,T4 截止 VF = 0.3V , F = 0 VF =0.3V 灌电流 当前第36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结论: 电路只要输入有一个为低电平时,输出就为高电平;只有输入全为高电平时,输出才为低电平。该门为与非门。即 1.输入不全为1时,输出为1 2.输入全为1时,输出为0 真值表为: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F A B C 真值表 当前第37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2.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及 抗干扰能力 ⑴电压传输特性电压传输特性是描述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I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如图2-7所示。 当前第38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 AB段(截止区): vI<0.6V,输出电压vO不随输入电压vI变化,保持在高电平VH。 VC1<0.7V,T2和T5管截止,T3、T4管导通,输出为高电平,VOH=3.6V。 由于这段T2和T5管截止,故称截止区。 当前第39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 BC段(线性区): 0.6V<vI<1.3V,0.7V<VC1<1.4V。 这时T2管开始导通并处于放大状态,T2管的集电极电压VC2和输出电压vO随输入电压vI的增大而线性降低,故该段称为线性区。 由于T5管的基极电位还低于0.7V,故T5管仍截止。T3、T4管还是处于导通状态。 当前第40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 CD段(过渡区): 1.3V<vI<1.4V,T5管开始导通,T2、T3、T4管也都处于导通状态,T4、T5管有一小段时间同时导通,故有很大电流流过R4电阻,T2管提供T5管很大的基极电流; T2、T5管趋于饱和导通,T4管趋于截止,输出电压vO急剧下降到低电平vO=0.3V。 由于vI的微小变化而引起输出电压vO的急剧下降,故此段称为过渡区或转折区。 当前第41页\共有86页\编于星期六\16点 ⑴ 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 CD段(过渡区): CD段中点对应的输入电压,既是T5管截止和导通的分界线,又是输出高、低电平的分界线,故此电压称阈值电压VT(门槛电压),VT=1.4V。 VT是决定与非门状态的重要参数。当vI<VT时,与非门截止,输出高电平。 当vI>VT时,与非门饱和导通,输出低电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