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宿舍楼地下室深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专项施工方案.doc

发布:2021-02-25约1.58万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第一章 基础施工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XX(XX乳品厂住宅)4#楼位于XX市XX区XX庙XX乳品厂院内,建设方为XX市XX房地产开发建设总公司,由XX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面积12282㎡,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2层,局部地上4层,高度18.4m,±0绝对标高为51.4m,室内外高差0.3m,地下为汽车库,地上为办公用房。 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1.2.1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4#楼场区原有建筑物已拆除,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50.97~51.97m。场地地层表层为填土,其下为一般第四系冲洪积层,由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粉细砂、卵石等构成。 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⒈①层杂填土:杂色,稍湿~湿,松散。以粘性土、建筑垃圾为主,含少量石灰、碎石等。层底标高47.89~50.80m。 ⒉②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饱和,上部含姜石,含有氧化铁,局部夹有砂质粉土、粘质粉土薄层。中高压缩性,层底标高46.47~49.80m。局部缺失。 ⒊②层粘质粉土:褐黄~浅灰色,可塑,饱和,结构性差,含姜石、云母及氧化铁,局部夹有硬塑砂质粉土、可塑粉质粘土。属中高压缩性,层底标高43.69~47.20m。 ⒋③层砂质粉土:褐黄~浅黄色,可塑硬塑,饱和,含云母及氧化铁,局部夹有粘质粉土、粉质粘土薄层。属中压缩性,层底标高40.59~45.20m。该层变化大,个别地方缺失,主要分布在场地的西部。 ⒌③1层粉、细砂:褐黄色,中密,湿,上部颗粒较细,含粘粒;底部颗粒较粗。属中压缩性,层底标高40.37~44.80m。该层变化大,个别地方缺失,主要分布在场地的西部。 ⒍④层粉质粘土:灰黄~浅灰色,可塑,饱和,属中高压缩性,层底标高39.49~42.37m。该层较薄。 ⒎⑤层细砂:黄~褐黄色,中密~密实,湿,上部颗粒较细,含少量粘粒;底部颗粒较粗,含砾石。层底标高34.89~39.27m。 ⒏⑤1层中、粗砂:黄~褐黄色,密实,湿;含卵、砾石,层底标高34.49~36.19m。该层局部缺失。 ⒐⑥层粘质粉土:褐黄色,可塑~硬塑,饱和,含姜石、氧化铁,局部夹有砂质粉土薄层。属中低压缩性,层底标高29.48~33.74m。 ⒑⑥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硬塑,饱和,含氧化铁。属中低压缩性,层底标高24.84~29.17m。 ⒒⑦1层细砂:褐黄色,密实,饱和,含云母、砾石。层底标高24.84~28.17m。该层局部缺失。 ⒓⑦层卵石:杂色,密实,一般粒径2~5cm,最大粒径大于10cm,成分以砂岩为主。充填中砂约40%。层底标高21.27~22.27m。该层普遍分布。 ⒔⑧层粘质粉土:褐黄色,可塑~硬塑,饱和,含氧化铁。中~中低压缩性,层底标高18.68~20.17m。该层普遍分布。 ⒕⑨层卵石:杂色,密实,一般粒径2~5cm,最大粒径大于20cm,成分以砂岩为主。充填砂约30%。 1.2.2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各孔均见地下水,但初见水位、稳定水位的埋深相差较大。场地西部水位较浅,为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3.60~6.90m;场地中部、东部水位较深,初见水位埋深6.30~9.50m,稳定水位大部分在7米以下。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本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第二章 基坑降水、支护方案设计 2.1设计依据 2.1.1XX城建勘察测绘院提供的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6-004、98-6-004-1)及基础平面图 2.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1.3《建筑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2.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2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 2.2.1施工方案设计: 采用地下连续墙四周封堵,基坑内管井抽渗结合的降水方案,垫层施工前,将降水井回填。 2.2.2降水井设计 降水井 D=600mm 无砂水泥管 d=400 mm 滤料 2~8 mm碎石 井深 14m (从地面计算) 井距 10m (基坑中间间距15 m) 井中心距开挖线 3.0m 井数 23口+4口=27口(为确保干槽施工,在中间加打4口水位观测井,必要时亦可下泵抽水) 2.2.3抽水方案设计: 因采用地下连续墙四周封堵,基坑内管井抽渗结合的降水方案,所以采用5t/h-10t/h的潜水泵抽水即可,直接排入基坑内集水池,再用大方量的潜水泵提升进地面排水管系统。 2.2.4地面排水系统设计: 沿基槽顶外2.5 m, 埋设Ф150排水干管, 水力坡度3‰,再由干管排入场区的雨、污水口。 2.3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 东、西侧预留肥槽1.0m(距结构外墙皮),南、北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