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PPT

发布:2018-04-04约4.07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疾病易感性检测的科学基础 谢毅教授 复旦大学 演讲提纲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基因检测与循证医学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国内外进展 联合基因的探索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来自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六国的科学家自1990年组成了一个多国合作小组 开展人类DNA测序工作以揭开人类基因组之谜 在2000年6月完成了90%, 2001年初完成了99%的人类基因组草图 2002年2月12日, 历时10载耗资2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最终完成, 并报道了99% 的人类基因组序列 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尽管通过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破译了人类基因组序列, 这才只是能够比较个体差异的单核苷多态现象(SNP)的开始. 已知每1000个序列中会有一个SNP, 这就是说个体遗传信息差异仅约有0.1%而其他99.9%都是相同的. 人类基因组计划估计人类基因组中大约有140万SNP位点. Celera估计大约有210万SNP位点. 如果碱基序列因SNP而存在差异, 相关氨基酸就会不同, 这会导致蛋白功能不同. SNP, 或者单倍体基因型, 是一个有前途且重要的研究个体, 系谱, 和人种特征以及遗传疾病治疗的线索, 而且它可以用来鉴别一个个体是否患有某种疾病或者同种疾病患者应如何治疗. 所以, 如果能够收集SNP信息, 个人医药时代将会来临. 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 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简称HapMap计划) 是由加拿大、中国、日本、尼日利亚、英国和美国共同资助和合作进行的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将帮助研究者发现人类疾病及其对药物反应的相关基因的公众资源。 基因检测与循证医学 基因检测与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EBM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 基因检测与循证医学 1、确立研究对象和观察指标 2、全面地文献检索: 多个数据库、多语种、Cochrane协作组支持 3、原始文献的取舍: 重复报道、研究质量(论证强度)、特定专业的要求(HWE) 4、相关文献发表偏倚的评估: 漏斗型图(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4.1) 5、数据合并——Meta分析: (1)一致性检验(RevMan) (2)无显著异质性:固定效应模型(Peto法) (3)有显著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D-L法) (4)OR值、RR值、危险度差(risk difference)、加权均差、标准化均差等。 基因检测与循证医学 基因检测与循证医学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遗传检测 遗传检测:基因诊断、遗传筛查 检测对象:相对少见的单基因病 服务对象:诊断儿科疾病,给家庭提供 遗传咨询 检测目的:降低了出生缺陷和严重遗传病 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先天性耳聋等疾病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遗传检测在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 检测对象:疾病的易感基因型、单基因遗传病 服务对象:所有人群 检测目的:对疾病进行预测、预防、个性化治疗 除单基因遗传病外,还可以检测如癌症、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哮喘、精神性疾病、老年痴呆等由遗传因素(易感基因型)经环境因素诱导造成慢性、晚发型疾病 基因检测在癌的发展过程及三级预防中的作用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疾病易感性检测的意义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对高危人群的监查可降低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 影响监查效果的因素:正确锁定高危人群、依从性 高危人群的锁定 监查依从性 价格高 如肾小球滤过率试验 痛苦 如结肠镜 基因检测与疾病易感性 经检测 未检测 发现肝癌后能手术切除的: 46.5% 7.5% 肝癌五年生存率: 46.4% 0 死亡率降低37% 国内外进展 国内外进展 全球提供基因检测的机构1644家(其中绝大部分在美国) 其中1059家体检中心、医院、专门公司及机构 585家大学、研究机构实验室 可检测疾病数1170种 其中876种应用于实际检测 294种在实验室阶段 以上数据截止于2005年10月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