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治及危重症识别详解演示文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德阳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治及危重症识别详解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优选)新生儿常见疾病诊治及危重症识别 当前第2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消化系统 胃排空时间:水为1-1.5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奶为3-4小时。 绝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排胎便,2-3天胎便排尽,大便由墨绿色→黄绿色→黄色,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大便为金黄色稀便、有奶瓣、5-6次/日;牛奶喂养则为淡黄色、大便次数较母乳喂养者略少。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3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消化系统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在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溢奶或吐奶。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呛奶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特别在意,观察,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但如果呕吐频繁,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诊治。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4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吐奶 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防止吐奶。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喂奶,让新生儿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新生儿打个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新生儿放到床上。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5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脱离了浸泡在羊水中的湿环境后,皮肤上的水分逐渐挥发,加上呼吸时的水分损失和胎粪、小便的排出,而且早期吃进去的奶又较少,所以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还要减轻些。如果有呕吐、减轻的还要多些。 新生儿出生后体重出现生理性下降,头4天体重遂渐下降,第4天达高峰,4天后遂渐回升,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出生第10天体重仍未恢复,说明摄入不足或患有疾病。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6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呼吸的特点 (1)大多用鼻呼吸,鼻粘膜血管和淋巴管丰富、鼻孔小,易引起鼻塞;发生鼻塞时,只会用鼻呼吸的新生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 (2)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次数40-45次/分左右,脉搏与呼吸之比约为3∶1。 (3)呼吸节律和频率也易受睡眠的影响,即深睡眠和清醒时呼吸常慢而规则,浅睡眠时呼吸浅快且节律不齐。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7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免疫系统 免疫功能处于相对缺陷状态,不仅易感染,而且一旦感染易全身扩散。 应尽量让亲戚、朋友少来探望新生儿,特别是患有感冒或各种传染病的人,更不应接触新生儿。 奶瓶、奶嘴及装奶的用具要每日消毒,使用后开水清洗,吃剩的奶最好不要再给新生儿吃,必要时也应再次煮沸。 接触新生儿的人一定要保持手部洁净,接触新生儿前及换尿布后,必须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千万不要在接触自己的鼻孔、口腔或面部后就用手去摸新生儿,因这些部位都有细菌,这样做会把病菌带给新生儿。 要避免面对新生儿谈笑、咳嗽,更不要去亲吻宝宝的面颊部,以防造成感染。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8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到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一、常见生理、病例特点 当前第9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见后表),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或每小时超过0.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mg/dl 二、常见疾病诊治 当前第10页\共有37页\编于星期日\2点 不同出生日龄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标准(mg/dl) 二、常见疾病诊治 日龄 血清总胆红素值(mg/dl)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出生-1天 ≥6 ≥9 ≥12 ≥15 1-2天 ≥9 ≥12 ≥17 ≥20 2-3天 ≥12 ≥15 ≥20 ≥25 大于3天 ≥15 ≥17 ≥2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