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营养不良中医临床特色护理.docx
术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及营养过剩两方面。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轻度营养不良的病理改变仅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轻度萎缩,机体其他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尚不明显。重度营养不良则常有肠壁变薄、黏膜皱襞消失,心肌纤维混浊肿胀,肝脏脂肪浸润,淋巴和胸腺显著萎缩,各脏器均见缩小,从而产生一系列理改变。术后营养不良是指患者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导致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影响预后效果。
【文献研究】
一、术后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故要将其安置在温、湿度适宜的病房中。病室应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清新,使患者感觉舒适。
(二)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缓解焦虑忧郁的情绪。让家属多陪伴患者,向患者讲解术后加强营养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其能够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三)生活护理
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体质偏虚,生活起居上有所不便,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其完成日常生活起居活动。嘱患者忌过劳。
(四)对症护理
术后伤口疼痛应用止疼剂,有口腔溃疡者应注意口腔护理,选用合适的漱口液漱口,进食时避免辛辣粗糙食物。
(五)运动指导
术后第1天可适当床上活动,如无禁忌,术后3天可下床活动,适当活动可促进食欲。
(六)营养护理
1.能量?饮食应满足基础代谢活动及应激因素等的能量消耗,饮食的需要量可就下列公式计算。
能量(kcal)=BMR×活动系数×应激系数
BMR(男)=66.6+13.7W+5H-6.8A
BMR(女)=65.1+9.56W+1.85H-4.6A
其中,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
活动系数:卧床为1.2,轻度劳动为1.3。
应激系数:外科小手术为1~1.1,大手术为1.1~1.3。
上述公式计算所得能量可维持体重,如果需恢复体重,需按下列公式计算。
能量(kcal)=维持体重的能量(kcal)+100kcal
2.蛋白质?为了及时纠正负氮平衡,蛋白质供给量应适当提高,一般为1.5~2g/(kg·d)。当蛋白质供给量提高而能量未相应提高时,可使蛋白质利用不完全,故要求能量和蛋白质比值达到150(kcal)∶1g。
3.脂肪?一般要求占总能量的20%~30%,但需结合病情而定。
4.维生素?每天应提供维生素B?1?20~40mg,维生素B?2?20~40mg,维生素B?6?20~50mg,维生素B?12?0.5mg,维生素C1~2g,视病情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维生素K?1?。
5.矿物质?根据生化结果要注意补充矿物质,特别要注意钾、锌的补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合理,食物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的东西,少吃熏、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七)辅助治疗护理
营养不良的辅助治疗,如静脉高营养,应用脂肪乳氨基酸、蛋白品、营养液,服用滋补性中药汤剂等。
二、中医学对术后营养不良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认识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在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未有确切的病名,但根据临床表现,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肌营养不良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古代痿证的病因有湿热之邪侵袭、损耗过度、情志不舒、瘀血阻滞等,与术后造成的营养不良的病因相吻合。而本病的病机有湿热浸淫,阴亏津耗;肝肾阴亏,骨枯髓减;脾胃虚弱;肺热叶焦。病变过程中常伴有气血亏虚,并夹杂痰、瘀、湿、热等;病变常累及五脏,且常相互传变。
2.对临床表现的认识?本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纳呆、腰膝酸软、腹胀、口淡、抑郁、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气短、肢体强急、畏寒、腰痛、涎多、声音嘶哑、大便偏烂、头身困重、面色萎黄。证候靶点以脾、肾、肝三脏频数居多,证候要素以气血亏虚较多见。
研究表明,古代痿证与术后营养不良有共同的脾、肾、肝、肺四脏亏虚,并且二者都常伴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从而也说明古代痿证的治疗可以指导本病的肌营养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
(二)中医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
1.古方运用?患者手术后,脏腑亏损,会出现营养不良与贫血等症状。对此,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并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法。气虚患者多见脾气虚弱,表现为饮食减少、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治宜健脾益气,方选四君子汤。血虚患者多见心血虚和肝血虚。心血虚表现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不华、舌淡、脉细,治宜养血安神,方选养心汤;肝血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