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阻焊-江苏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PPT

发布:2018-04-02约2.56千字共3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焊接方法与设备》 介绍 电阻焊定义:焊件组合后,通过电极施加压力,利用电流流过焊接区所产生的电阻热加热工件,使要焊接部位达到局部熔化或高温塑性状态,通过热和机械力的联合作用完成连接的方法。 物理本质:利用焊接区金属本身的电阻热和大量塑性变形能量,使两个分离表面的金属原子之间接近到晶格距离,形成金属键,在结合面上产生足够量的共同晶粒而得到焊点、焊缝或对接接头。 分类: 1. 按接头形式和工艺特点分:点焊;缝焊;对焊。 2.按电流分:交流、直流、脉冲 优点:1)接头质量高;2)辅助工序少3)不需要填充材料4)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1)无损检验困难;2)设备复杂,维修困难,一次性投资高。 * * 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八章 电阻焊 介绍 一、定义 焊件装配成搭接接头,并压紧在两电极之间,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熔化母材金属,冷却后形成焊点,这种电阻焊方法称为点焊。 二、特点 1。靠尺寸不大的熔核连接; 2。在大电流、短时间的条件下焊接; 3。在热和机械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焊点。 三、分类 1。按焊接电流波形分 工频 50或60Hz 低频 3~10Hz 2.5kHz~450kHz 交流 高频 脉冲 电容储能 直流冲击波 2。按工艺特点分 双面单点 单面双点 单面单点 四、对点焊质量的要求 1)熔核直径 或 板厚 2)焊透率 3)压痕 5~20% 1。熔核尺寸的几个基本概念 2)少数金属材料(如可淬硬钢等)对焊接热循环极为敏感,当点焊工艺不当时,接头由于被强烈淬硬而使强度、塑性急剧降低。这时,尽管具有足够大的熔核尺寸也是不能使用的。其点焊接头强度不仅取决于熔核尺寸,而且与熔核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及缺陷有关。 1)多数金属材料(如低碳钢等)对焊接热循环不敏感,焊接区的组织无显著变化,也不易产生组织缺陷,其点焊接头强度主要与熔核尺寸有关; 2。对点焊质量的要求 第二节 点焊时的电阻及加热 一、点焊时的电阻 1。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形成原因示意图 1)形成原因:焊件表面的微观凸凹不平及不良导体层。 2)影响因素: (1)表面状态 a) 清理方法 b) 存放时间 c) 表面粗糙度 (2)压力 电极压力 接触电阻 “滞后”效应 (3)温度 等于 与 并联值 2. 焊件内部电阻 1) 几何特点:导电区域远远大于以电极与焊件接触面为底,焊件厚度为高的圆柱体体积 电流场与电流密度分布 a)导线中 b)单块板中 c)点焊时 i一电流线 j一电流密度 jc一平均电流密度 预压时,电极压力的应力分布 电流场与电流密度分布 a)导线中 b)单块板中 c)点焊时 i一电流线 j一电流密度 jc一平均电流密度 2)边缘效应与绕流现象 边缘效应:在点焊过程中,当电流流过焊件时,电流将从板的中部向边缘扩展,使整个焊件的电流场呈双鼓形。 原因:焊件的横截面积远大于焊件与电极间的横截面积 。 绕流效应:由于焊接区温度不均匀,促使电流线从中间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3)焊件内部电阻的近似计算 0 1 2 3 4 5 6 1.0 0.8 0.6 0.4 0.2 与不均匀加热程度有关,可在0.8~0.9范围内选取。硬规范点焊时,焊接区温度很不均匀,应选低值;软规范点焊时,则取高值。 3)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边缘效应、绕流现象,均使点焊时焊件的导电范围不能只限制在以电极与焊件接触面为底的圆柱体内,而要向外有所扩展,因而使悍件的内部电阻比圆柱体所具有的电阻要小。凡是影响电流场分布的因素必然影响内部电阻。这些因素可归纳为; (1)金属材料的热物理性质 (2)机械性能 (3)点焊规范参数及特征 (4)焊件厚度等。 3。焊接区的总电阻: 点焊过程中,焊件—焊件和电极—电极的接触状态、焊接温度场及电场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引起焊接区的电阻也不断交化。描述焊接过程中电阻变化的曲线叫做动态电阻曲线。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材料性能的不同,不同金属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焊接区动态总电阻变化相差很大 。 1)低碳钢 在低碳钢的点焊过程中,焊接区动态阻的变化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下降段〔t0~t1〕:由于接触电阻的迅速降低及消失所造成。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时间短,曲线呈陡降(例如,点焊1.2+1.2mm冷轧低碳钢板,该段时间约为(1~2周波),焊接区金属未熔化但有明显加热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