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公招综合基础知识问答题分章节有重点知识讲解.pdf

发布:2021-11-07约1.56万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篇 政治 1. 规律具有 ①客观性、②稳定性、③普遍性、④重复性 2.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实践关系。②认知关系。③价值关系。④审美关系。 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①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①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②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 ③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 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 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③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6.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平衡; ③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做到以下四点: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兴发展道路; ②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 ③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④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主要表 现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9.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10.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①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②完成祖国统一、③维护世界和平、④促进共同发展。 1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2.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 ③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 础和阶级基础。 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 了思想理论条件。 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13. 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方面主要有: ①坚持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 ②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③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④提出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⑤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②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 14.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是邓小平理论 形成的理论基础; ③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 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15.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