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南京沿江湿地信息提取与景观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7-31约1.0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京沿江湿地信息提取与景观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南京作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沿江地带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沿江湿地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沿江湿地也面临着各种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景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南京沿江湿地的信息提取和景观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南京沿江湿地的空间格局和景观变化,定量评价沿江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格局特征,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策略。 (二)研究内容 1.沿江湿地的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2.沿江湿地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3.沿江湿地景观变化的定量评价。 4.沿江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修复策略设计。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收集南京沿江地带的卫星遥感影像,包括Landsat、SPOT等多源卫星影像数据、DEM(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交通道路等基础地理数据。 (二)数据预处理 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纠正等预处理,获取真正反映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 (三)信息提取方法 采用图像分类、目视解译等方法进行沿江湿地的信息提取,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和进一步完善。 (四)地理信息系统分析 建立沿江湿地的地理信息系统,对沿江湿地内的各类地物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沿江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趋势。 (五)景观变化评价 采用景观指数、转移矩阵等方法定量评价沿江湿地的景观变化,并分析景观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修复策略设计 结合景观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制定沿江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修复策略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成果包括: (一)沿江湿地的信息提取结果和景观格局分析报告; (二)沿江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修复策略报告; (三)论文和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五、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计划用时两年,预计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年:数据收集和预处理,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和沿江湿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年:沿江湿地景观变化的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修复策略设计。 六、研究经费预算 本研究经费预算为40万元,主要用于数据采集、研究设备购置、场地实地考察等费用。 七、研究团队 本研究团队由南京大学地理科学系教授带领,主要成员包括南京大学地理科学系硕士研究生和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