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运作.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运作
在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竞争的今天,如何保持
供应链较高水平的快速反应能力, 也即敏捷性 (Agility ),已
变得异常重要。 一、敏捷供应链的特点及其运作策略
敏捷作为经营管理上的概念,起源于柔性制造系统( FMS )。
最初,柔性制造的目的是通过自动化使企业生产更富有弹
性,提高对产品批量和品种变化的反应速度。后来,柔性制
造作为一种管理思想被拓展到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领域,
从而产生了敏捷供应链,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敏捷物流 —— 也
就是即将在下文阐述,支撑敏捷供应链运作的物流模式。
敏捷供应链并非一个崭新的概念,仅仅是指在复杂多变的市
场环境中,利用市场知识和虚拟企业,通过整合优化供应链
各节点企业的内外资源,使节点企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各项业
务活动与顾客需求无缝对接,达到低成本、优质服务和快速
响应的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柔性化运营。 1、同普
通的供应链相比,敏捷供应链具有下列显著特点: (1)
市场敏感性 市场敏感性是指供应链具有从最终市场获
取实际需求信息并对其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以前,由于受
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企业很少从终端消费市场来直接
获取企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顾客的实际需求信息。在
当时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只能靠销售数据来进行市场需求预
测,并以此来指导企业的采购、排产和销售等活动。市场需
求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或发生一些异常情况,企业往往不能
对其做出快速反应。但是,随着通讯技术(如 GPS 技术)、
信息技术(如 POS 技术) 和技术在企业中地广泛, 供应链上
各节点企业直接从最终市场获取客户实际需求信息并对其
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已大为增强。 (2 )组织虚拟性
组织虚拟性是指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组
成暂时性的网络动态联盟,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一旦联盟
目标实现,联盟即行解算。组织虚拟性的程度大小主要取决
于系统集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在传统的实物供应
链中,信息在供应链中逐级转换和传播,转换过程复杂,容
易发生扭曲,引发牛鞭效应。但随着因特网和 XML (可扩
展标记语言)的广泛应用,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能够直接依
据同一信息源进行商务决策和反应行动。这样,供应链上各
节点企业通过关键信息共享,突破传统供应链和时空上的限
制,与相关利益共同体接成动态联盟,形成高效率的虚拟化
组织,对市场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 (3 )过程集成性
传统企业出于对资源的直接控制实行 “纵向一体化 ”战略,反
映在物流管理上,最典型的便是从原料采购、成品制造到产
品分销都自备库存,在比较稳定的市场环境下一般可以取得
明显的规模效益。 但在竞争加速、 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今天,
企业继续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必将难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事实上,每个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
有业务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要突破传统的 “纵向
一体化 ”模式, 向 “前向一体化 ”和 “后向一体化 ”扩展, 通过资
源外向配置,寻求联盟伙伴,将自己不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外
包,使企业变得更有柔性, 增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