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三下学期摸底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11约7.42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稻田中学高三下学期摸底统一考试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2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瞬时速度vA=5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则()

A.若传送带以1m/s顺时针转动,则vB=3m/s

B.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vB3m/s

C.若传送带以2m/s顺时针匀速转动,则vB=3m/s

D.若传送带以某一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一定vB3m/s

2、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能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使轻绳拉直,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动能相等

B.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B球动能较大

C.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动能较大

D.两球到达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A球受到向上的拉力较小

3、一架飞机在高空中由西向东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飞机每隔相同时间自由释放一个物体,共连续释放了6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下图是从地面某时刻观察到的6个空投物体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0向右运动,A、B间距为L,质量为m的物块无初速度放于左端A处,同时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物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Ek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像不可能的是()

A. B. C. D.

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d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cd区域内有方向平行bc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d点沿da方向射入磁场,随后经过bd的中点e进入电场,接着从b点射出电场,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粒子带正电

B.电场的方向是由c指向b

C.粒子在b点和d点的动能相等

D.粒子在磁场、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

6、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B.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

D.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氧原子光谱的实验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卫星a没有发射停放在地球的赤道上随地球自转;卫星b发射成功在地球赤道上空贴着地表做匀速圆周运动;两卫星的质量相等。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

B.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C.a、b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D.a、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相等,都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8、为了研究某种透明新材料的光学性质,将其压制成半圆柱形,如图甲所示。一束激光由真空沿半圆柱体的径向与其底面过O的法线成θ角射人。CD为光学传感器,可以探测光的强度。从AB面反射回来的光强随角θ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现在将这种新材料制成的一根光导纤维束弯成半圆形,暴露于空气中(假设空气中的折射率与真空相同),设半圆形外半径为R,光导纤维束的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新材料的折射率n1

B.该新材料的折射率n1

C.图甲中若减小入射角θ,则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也将变小

D.用同种激光垂直于光导纤维束端面EF射入,如图丙。若该束激光不从光导纤维束侧面外泄,则弯成的半圆形半径R与纤维束半径r应满足的关系为

9、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内跳下,运动员竖直向下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s末运动员的速度方向改变

B.从15s末开始运动员匀速下降

C.运动员在0~1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大于20m/s

D.10s~15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