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pptx
第23课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史料探究;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②1957年六国又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为。
(2)欧洲联盟成立(经济政治实体)
①1992年,欧共体组员签署《》,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②1993年,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③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正式问世。
3.意义
(1)欧共体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2)欧盟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主要
力量。;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推进。
(2)美国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挑战。
2.过程
(1)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
(2)1994年,正式成立。
3.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自由流通。
4.影响
(1)加强了三国之间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域经济增加。;(2)三国都在加紧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
(3)三国之间努力经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实力。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影响。
2.过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年,汉城会议经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宗旨和目标。同年,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域经济体名义加入。
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和降低区域内贸易壁垒。
4.特点:组员之间差异性显著,但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互补性;独特合作方式即“APEC方式”。;5.影响
(1)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推进了亚太地域经济发展。
(2)使亚太地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地位与作用大大提升。
(3)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创造出了一个新模式,即“APEC方式”。为其它国家、地域间经济合作提供了借鉴。;【概念解读】
1.经济区域集团化:通常表现为同一区域国家或地域,相互建立和发展亲密经济贸易关系,进而依据自愿标准和当地域实际情况,签署一定经济贸易协议,建立当地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而形成相对固定、制度化一体化经济区。
2.APEC方式:即认可组员多样性;允许灵活性和渐进性;遵照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标准;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APEC方式”独特征,在于它是“对话平台”而非“谈判平台”,以“自愿”而非“约束”为标准,以全体组员达成共识为前提,强调协商一致、自主自愿。
【走出误区】欧洲经济一体化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络需要。欧洲经济一体化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而非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尤其提醒】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而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经济组织,其组员国之间只是一个贸易搭档关系。
【图示记忆】;【课堂小结】;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深化拓展】欧洲一体化原因
(1)历史原因:寻求统一是西欧政治家长久愿望。西欧国家有共同地域、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语言上也有相通性。
(2)现实原因:两极格局。西欧和苏联格格不入,同时又受到美国控制,为了摆脱这种局面,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3)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西欧各国普遍较小,为了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各国必须扩大市场,打破妨碍经济发展桎梏,这么才能深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4)关键原因: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和法德和解。历史教训使两国人民认识到,只有和平交往才能共同发展,欧洲要自强,唯有联合。;探究主题2欧洲一体化特点和影响——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
材料欧洲一体化大事记(部分)
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6国签署《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
同体。
1957年,六国签署《罗马条约》;1958年,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73年,欧洲共同体第一次扩大,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
1986年,签署《单一欧洲协定》,决定在1992年底以前成立单一欧洲市场。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