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测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菜畦(qí)骊歌(lí)锲而不舍(qì)
B.讪笑(shàn)瞬息(shùn)哺育(pǔ)鲜为人知(xiǎn)
C.炽痛(chì)亘古(gèn)默契(qì)鞠躬尽瘁(cuì)
D.懊悔(ào)筹划(chóu)赫然(hè)气冲斗牛(dòu)
答案:C
解析:A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B项“哺育”的“哺”应读“bǔ”;D项“气冲斗牛”的“斗”应读“dǒ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撺掇屏嶂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B.懊悔撺掇锋芒必露一拍即合
C.撺掇懊悔鞠躬尽瘁参差不齐
D.撺掇屏嶂参差不齐一拍即合
答案:C
解析:A项“屏嶂”应写作“屏障”;B项“锋芒必露”应写作“锋芒毕露”;D项“屏嶂”应写作“屏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D.《孙权劝学》出自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章通过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表现了吕蒙学习后的惊人变化。
答案:无错误选项
解析:以上四个选项对文学常识的表述均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__________。
答案: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
答案:错误
解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并非孔子及其弟子编写。
2.“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
答案:正确
解析:“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的说法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正确
解析: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答案:错误
解析:儒勒·凡尔纳是法国作家,并非英国作家。
5.《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文章通过描写“我”和小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答案:错误
解析:《社戏》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