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RFID射频识别技术 课件 第3章节 食堂管理系统2 修改饭卡中的数据.pptx

发布:2025-04-10约7.59千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二修改饭卡中的数据;任务二修改饭卡中的数据;掌握如何判断IC卡和ID卡

了解ID卡和IC卡的特点区别

了解T5557追溯块中的数据存储格式

理解T5557系列卡片的数据读写方法;认识ID卡和IC卡

ID卡和IC卡特性对比

T5557电子标签

低频RFID卡厂商可追溯数据空间

RFID低频卡初始化操作原理

低频读写IC卡读写;认识IC卡和ID卡;任务二修改饭卡中的数据;ID厚卡;ID薄卡;任务二修改饭卡中的数据;IC薄卡线圈;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⑴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⑵操作方便

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插拨卡,非常方便用户使用。

⑶防冲突

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系统工作速度。

⑷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

非接触式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⑸加密性能好

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当然ID卡和IC卡都可以做小做薄,还可以做成钥匙扣或者手环相当方便。可参

考下图3-2-3所示。;1)安全性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2)可记录性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

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3)存储容量

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

4)脱机与联网运行

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

5)一卡通扩展应用

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市面上低频RFID卡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非接触式

R/W辨识集成电路T5557芯片,其适用于125KHz频率范围。芯片需要连接一个天

线线圈,该线圈被视为芯片电路的电力驱动补给和双向信息的沟通接口。天线和

芯片一起构成感应卡片或标签。T5557主要升级替换早期的E5550/5551芯片,现

在的升级替代产品为T5567,该卡片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形式的身份识别,如交

通旅游、医疗通信、教育娱乐等多样化的应用场合,如酒店门锁卡、健康保险卡

、校园一卡通、企业/工厂考勤卡、加油卡、上网卡、就餐卡、游戏卡、学生成

绩卡、电话卡、戏院卡、娱乐卡等。;T5557卡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非接触能量供给和读写数据;

工作频率范围为100~150kHz;

小容量,其结构与ISO/IEC11784/785相容;

与e5550产品兼容并扩展的应用模式;

在芯片上有75pF的谐振电容器(掩模选项);

包括32bit密码区在内的7x32bit的EEPROM数据存储空间;

单独的64bit存储区为厂商可追溯的数据区;

具有块写保护;

采用请求应答(AnswerOnRequest,AOR)实现防碰撞;

可编程选择传输速率(比特率)、编码调制方式;

可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