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备战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原卷版).docx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原卷版)
本章学习目标
1.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认识运动图像,会使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2.理解参照物与物体运动的描述关系;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概念;
3.了解物质世界的尺度;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秒表使用与读数;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以及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5.会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根据选择不同参照物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会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6.初步了解误差的概念;
7.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长度、时间和速度。
知识点一长度与时间的概念
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
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2.时间: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3.国际单位制
(1)单位:是用来比较某个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单位。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物理学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制。
【例】身高16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A.教室宽5臂展,约8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cm
【变式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变式2】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A.0.5m B.1.5m C.2m D.2.5m
【变式3】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1.8dm,这物体可能是()。
A.“220V,40W”的日光灯管B.一只普通的热水瓶高度
C.课桌的高度D.物理课本的宽度
知识点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如图(1)所示。
图(1)刻度尺
b.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d.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如图(3)所示,上图读数为3.80cm,下图读数为3.38cm)。
图(2)标尺的读取
图(3)刻度尺的读数
2.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要点诠释】
1.凭感觉判断物体的长度往往是不准确的,甚至可能是错觉。因此就要借助长度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①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②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