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员”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练习题库(附含答案).docx
“动物疫病防治员”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练习题库(附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疫苗一般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
A.猪瘟疫苗
B.口蹄疫疫苗
C.鸡新城疫疫苗
D.狂犬病疫苗
答案:B。口蹄疫疫苗一般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猪瘟疫苗通常采用肌肉注射;鸡新城疫疫苗有滴鼻、点眼、饮水、喷雾等接种方式;狂犬病疫苗多为肌肉注射。
2.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接触
D.垂直传播
答案:B。猪瘟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猪只,虽然也可通过呼吸道等其他途径传播,但消化道是主要传播途径。
3.鸡白痢的病原是()。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巴氏杆菌
D.葡萄球菌
答案:B。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大肠杆菌可引起鸡的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可引起禽霍乱等;葡萄球菌可引起鸡的葡萄球菌病等。
4.牛羊瘤胃臌气的主要原因是()。
A.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
B.饮水过多
C.运动不足
D.感染寄生虫
答案:A。牛羊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就会导致瘤胃臌气。饮水过多、运动不足和感染寄生虫一般不是瘤胃臌气的主要原因。
5.小鹅瘟主要发生于()的雏鹅。
A.12周龄
B.34周龄
C.56周龄
D.78周龄
答案:A。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12周龄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填空题
1.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答案解析:“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方针,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和综合防控手段,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风险。
2.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
答案解析:物理消毒法如高温、紫外线等;化学消毒法是使用各种消毒剂;生物消毒法如发酵处理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3.猪的正常体温范围是(3839.5℃)。
答案解析:了解猪的正常体温范围有助于及时发现猪是否健康,当体温超出这个范围可能提示猪存在疾病。
4.鸡新城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
答案解析:明确鸡新城疫病毒所属的病毒科,对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诊断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5.牛羊的反刍周期一般为(11.5小时)。
答案解析:反刍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特有的生理现象,了解其反刍周期有助于判断牛羊的健康状况。
三、判断题
1.动物疫病防治员在工作中可以不佩戴防护用品。(×)
答案解析:动物疫病防治员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病畜、病原体等,佩戴防护用品是保障自身安全、防止感染和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所以该说法错误。
2.所有的动物疫苗都需要冷藏保存。(×)
答案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疫苗都需要冷藏保存,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保存条件,有些疫苗需要冷冻保存,有些则在常温下保存即可,所以该说法错误。
3.猪蓝耳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
答案解析: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不是细菌性疾病,所以该说法错误。
4.对病死动物尸体可以随意丢弃。(×)
答案解析:病死动物尸体可能携带大量病原体,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以该说法错误。
5.鸡球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
答案解析:鸡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所以该说法正确。
四、解答题
1.简述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答案: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良好的通风、温度、湿度等条件,增强动物的抵抗力。
免疫接种: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动物的种类、年龄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正确地进行疫苗接种,使动物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检疫检测:加强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防止疫病的传入和传出。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动物。
消毒灭源:定期对养殖场所、用具、车辆等进行消毒,杀灭病原体。对病死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生物安全制度,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严格控制外来动物的引入,防止疫病的传播。
疫情监测与建立疫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并按照规定采取隔离、封锁、扑杀等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2.简述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答案:
症状:
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口腔黏膜、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