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731005《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731005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toMechatronicsSystem
学分:1.5总学时:24
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一、课程目标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向机械技术不断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技术,是融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机电一体化定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了解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机械设计、检测传感、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及选用,以系统的角度培养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流程及设计原则,理解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能力;
了解几种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掌握剖析具体机电系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系统工程意识。
二、教学内容
1、单元名称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
教学要求:理解机电一体化定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了解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定义、分类和特点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要素
(3)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
(4)?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例
(5)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2、单元名称机械设计技术(支撑课程目标2)
教学要求:了解机械传动的类型和特点,掌握齿轮、滚珠丝杠螺母副、同步带等传动机构的特点及选用,了解导轨的类型和选用
教学内容:
(1)机械传动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2)?齿轮(系)传动
(3)?滚珠丝杠螺母副
(4)?同步带传动
(5)导轨的类型和选用
(6)?机械传动机构的典型实例
3、单元名称检测传感技术(支撑课程目标2)
教学要求:理解传感器的组成及分类,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了解检测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内容:
(1)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2)?光电编码器和光栅尺的原理及应用
(3)其他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4)?检测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4、单元名称伺服驱动技术(支撑课程目标2)
教学要求: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理解液压、气动伺服系统的特定及应用场合,掌握步进、直流、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控制。
教学内容:
(1)伺服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2)?步进电机及驱动
(3)?直流伺服电机及驱动
(4)?交流伺服电机及驱动
5、单元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支撑课程目标2)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控制器的类型与特点,理解常用的控制原理与策略,掌握PID控制原理。
教学内容:
(1)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2)常用控制器的类型与特点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4)?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5)?PID控制原理
(6)智能控制技术
6、单元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支撑课程目标3)
教学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流程及建模方法,理解常用的现代设计方法,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流程
(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的建模方法
(3)?现代设计方法
7、单元名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及应用(支撑课程目标4)
教学要求:了解几种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掌握剖析具体机电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实例1
(2)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实例2
(3)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实例3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教学单元名称
讲课
实验
上机
在线学习
习题
研讨
一、绪论
3
二、机械设计技术
3
三、检测传感技术
2
四、伺服驱动技术
4
五、计算机控制技术
4
六、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法
4
七、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及应用
4
合计
24
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按照上表进行,也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微调。
四、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系统角度进行机电产品的剖析和设计。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方法灵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机电系统实际案例的分析,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作业中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因本课程内容较多,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删减。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或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