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733201+嵌入式微控制器设计及应用+课程简介+陈伟课程教学大纲.doc
《嵌入式微控制器设计及应用》课程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806733201
课程名称:嵌入式微控制器设计及应用
英文名称:DesignandApplicationofEmbeddedMicrocontroller
学分:2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6实验学时:6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D自动化(系统集成)专业
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
开课单位:工业中心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随着嵌入式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成为当今国际热点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硬件、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机器或者设备的控制、监视和管理等功能。它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集成的产物,其面向特定应用,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发展迅速,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嵌入式系统多用于中高端电子系统,在自动化相关行业的典型应用包括:
自动化控制器系统、PLC、PAC、DCS等;
仪器仪表,如数据采集、频谱分析、波形产生等;
工业通信应用,如433M无线通信、Lora无线通信、NB-IOT无线通信等;
医疗及家用电器等。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了解STM32的基本特点、体系架构和基本指令系统;
掌握STM32最小系统的组成;
理解常用外设的用法及基本接口电路;
掌握使用C语言设计STM32简单应用程序和接口驱动程序的方法;
掌握在Keil集成开发环境下程序编写、编译、链接、下载及调试方法。
能力目标
有目的地查找和阅读微处理器类资料的能力;
对主流集成开发环境之使用方法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用STM32系列ARM处理器构建简单应用系统的能力;
针对微处理器更新换代迅速的实际情况,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学习方法。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突出功能模块图、时序图的分析,增强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学。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教学实例,突出实践性和趣味性。课堂讲解中穿插提问,加强师生互动。实验教学以验证式课内实验与开发板自学相结合,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工程实践基本能力的训练。
本课程包括三个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或简单设计及综合实验。以开发板作为实验平台,以KEIL作为集成开发环境,并提供参考代码。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参考已有源代码,独立编写实验程序,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课前,学生应按要求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实验设备、相关电路、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应按照指导老师要求进行实验,遵守操作规程。实验完成后,需经指导老师验收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并将实验设备恢复原状。实验课后,应按要求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
1、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或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教学目标
考勤
10%
是否有旷课、迟到、早退现象
全勤
课堂表现
是否专心听讲,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的表现
课程互动
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
独立完成
课内实验
20%
实验态度,实际操作情况,实验报告质量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期末考核
70%
开卷考试,按卷面评分
合理、正确答题
2、课程实验考核方式
成绩组成
考核/评价环节
分值(或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教学目标
出勤
10%
是否有迟到、早退情况
全勤
操作
40%
是否遵守操作规范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是否有独立操作能力,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按照规范实验
报告
50%
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按照要求撰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