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pdf

发布:2025-04-11约5.09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2024,55(9):2558-2566

ISSN2095-1191;CODENNNXAAB

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4.09.002

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111123

李春花,加央多拉,吴晗,梁秀雪,李玉明,王艳青,

1111*

李晗,孙墨可,田娟,任长忠

123

(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吉林白城137000;吉林省汪清县天桥岭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延边133204;云南省农业

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

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5)

摘要:【目的】对苦荞杂交后代株型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为矮秆苦荞新品种培育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方法】以株高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杂交F和F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株高、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

23

数、茎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并对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个农艺性状

在F和F群体中均出现超亲分离;主茎节数和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小于20.00%,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

23

50.00%,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00%~40.00%。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加性方差小于显性方差,

平均显性度均大于1.00;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茎粗和千粒重的显性方差小于加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小于1.00。千

粒重的狭义遗传率、广义遗传率和固定遗传率均大于其他性状。F代群体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和单

3

株粒重均与单株粒数、千粒重、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和茎粗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P0.001)。筛

选出13个株高比母本矮、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比母本多的优良单株,其中有3个单株的株高比母本矮50cm及以上。

13个优良单株的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与主茎节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重与茎粗、单株

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株高和单株粒重均与其他性状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苦荞矮秆高产育种过

程中,由于千粒重与其他性状相关系数较小,且具有较高遗传率,可在杂交初期世代进行单株选择;株高与其他主要

农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则需要综合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单株选择,才能达到选育高产矮秆苦荞品

种的目的。

关键词:苦荞;株型;产量;遗传规律;杂交育种

中图分类号:S517.0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191(2024)09-2558-09

Geneticanalysisonplanttyp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