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北大新世纪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发布:2025-04-11约2.07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大新世纪邹城实验学校2024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

C.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D.酵母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发菜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

C、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2.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是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②比①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①③⑤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甲图: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⑤是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⑥是低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2、分析图乙、丙:比较乙、丙两个视野,可知乙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详解】A、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则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正确;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则需放大倍数,应选用高倍镜组合,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B错误;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用高倍镜组合,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D错误。

故选A。

3.下图是啤酒的发酵工艺流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大麦细胞中合成的赤霉素可催化大麦种子淀粉酶大量快速合成

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淀粉酶变性失活,避免种子萌发时消耗有机物

C.过程f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氧量等

D.e加入啤酒花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酵母菌以利于主发酵进行并积累酒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大麦种子萌发时,其贮存的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为种子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酒精发酵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并释放能量。

【详解】A、赤霉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

B、b过程的目的是加热杀死大麦种子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B错误;

C、过程f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为了提高发酵效率,需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氧量等,C正确;

D、e加入啤酒花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啤酒的风味,D错误。

故选C。

4.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探究当地农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进行了取样、系列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计数等步骤,实验操作过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接种的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能生长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合成脲酶

B.若每支试管稀释10倍,则图中a的数值应为2.7,5号试管共稀释了106倍

C.图中左上角培养基菌落连成一片,可能是稀释倍数不够造成的

D.若仅以4号试管接种培养基计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