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_生产模式在钢铁企业的应用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 题 报 告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在钢铁企业的应用实践
周世春 , 丁建华 , 陈
超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 , 上海 201900)
[ 摘要 ]
探讨了全球化市场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个性化需求和现场共性化生产要求间的矛盾 , 指出了我
国钢铁行业追求的主流生产模式应是 “大规模定制”, 分析了国内钢铁企业推行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亟待解
决的问题 。结合实际 , 总结分析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宝钢) 推进 “大规模定制”模式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和经验 。
[ 关键词 ]
市场 ; 生产模式 ; 大规模定制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1009 - 1742 (2006) 03 - 0001 - 06
C93119
A
争力 。因此 , 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模式目前仍停留
在 “大规模生产”模式阶段 。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 钢铁企业的内外
部环境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 制造业正由工业化时 代迈进信息化时代 , 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信息得以充
分共享 ; 技术更新加快 , 产品开发周期与产品生命
周期缩短 ; 长远来看 , 钢铁产品终将由过去的卖方 市场变成买方市场 ,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鲜 明 , 越来越不满足于厂家所提供的标准化产品 。这 一切都动摇了大规模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 , 企业迫 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来满足用户对产品低成 本 、高质量 、个性化的要求 。
这一新的生产模式就是 “大规模定制”。可以 说“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是中国钢铁企业在经济 全球化背景下自然的选择 。
1
前言
企业的生产模式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 、生产组
织及技术构成的形态和运作方式 。不同生产模式
下 , 市场和现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偏重有所不 同 , 反映了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及社 会需求环境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 , 先后出 现了 “手工作坊”、“大规模生产”和 “大规模定 制”3 种生产模式 。其中 , 目前正在兴起的是“大 规模定制”生产模式1 。
近年来 , 中国的钢铁冶金制造业异军突起 。中 国钢产量和钢铁消费量分别占到世界总量的 1Π5 和
1Π4 , 已连续 7 年成为第一产钢大国和第一钢铁消 费市场 。预计未来几年内 , 中国的钢产量和消费量
还将继续大幅攀升 。与此同时 , 包括钢铁冶金在内
的中国制造业也正越来越深地陷入一种市场与生产 的矛盾之 中 。一 方 面 , 总 体 而 言“价 廉 ”一 直 是 “中国制造”的主要竞争优势 , 今后也将是市场对 “中国制造”的长期要求 。作为应对 , 中国制造业 的拿手好戏就是生产的批量化 、规模化 , 依然在靠 生产上的 “走量”、“上规模”来降低成本 , 提高竞
2 “大规模定制”的内涵
“大规 模 定 制 ”有 两 方 面 的 含 义 : 一 是 通 过 “定制”来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 , 二是通过 “大规
模”生产来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大规模定制”
就是要克服 “手工作坊”模式和 “大规模生产”模
[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2005 - 04 - 28
周世春 (1963 - ) , 男 , 江苏仪征市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丁建华 ( 1967 - ) , 男 , 浙江诸暨市 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式的缺点 , 吸取两者优点 , 既使客户满意 , 又使企
业有利可图 , 以实现客户与企业的 “双赢”, 从而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大规模定制”的理 论基础是 , 人们对产品功能需求既有歧异性 , 又有
共通性 。歧异性是指用户对产品的特殊要求 , 即产
品的个性 ; 共通性是指尽管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各不 相同 , 但在大 部 分 方 面 是 相 似 或 一 致 的 , 具 有 共
性 。个性依存于共性之中 , 在共性生产中应兼顾个 性要求 。
“大规模定制”包含了以下的内涵 :
产管理的变革都在催生着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管理向
“大规模定制”模式转变 。
311 来自市场的要求
我国钢铁企业对于 “定制”的概念并不陌生 ,
但 “定制”的程度比较低 。钢铁产品合同定制的主 要内涵有 : 交货期 、订货量 、技术条件 , 这三方面
的要求高低及个性化倾向的大小基本决定了 “定 制”程度的高低 。就国内钢铁企业而言 , 按以往做
法 , 交货期常常以季度为单位 ; 订货量强调用户要
考虑厂内的生产习惯如炉 、卷为单位 ; 交货技术条 件基本按通用标准执行 。这样的 “定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