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2025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开城中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化学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我国科学家设计出一种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和化学能的天然气脱硫装置,如图,利用该装置可实现:H2S+O2═H2O2+S。已知甲池中发生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池碳棒上发生电极反应:AQ+2H++2e-=H2AQ
B.该装置工作时,溶液中的H+从甲池经过全氟磺酸膜进入乙池
C.甲池①处发生反应:O2+H2AQ=H2O2+AQ
D.乙池②处发生反应:H2S+I3-=3I-+S↓+2H+
2、已知有机物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如图)。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B.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式为C6H10O4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最多产生33.6LH2
3、下列由实验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淡黄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2O32-
B
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氧化性:Br2>I2
C
相同条件下,测定等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pH,前者呈碱性,后者呈中性
非金属性:S>C
D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A.A B.B C.C D.D
4、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5、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巨大。《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则这种方法是
A.分液 B.升华 C.萃取 D.蒸馏
6、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HR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所得溶液pH及导电能力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各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总和大小关系:dcba
B.常温下,R-的水解平衡常数数量级为10-9
C.a点和d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D.d点的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c(R-)+2c(HR)=c(NH3?H2O)
7、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电池发展上做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某可连续工作的液流锂离子储能电池放电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储罐中发生反应:S2O82-+2Fe2+=2Fe3++2SO42-
B.放电时,Li电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C.放电时,Ti电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Fe2+-e?=Fe3+
D.Li+选择性透过膜可以通过Li+和H2O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和概念的表达理解正确的是()
A.立体烷和苯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1,3-丁二烯的键线式可表示为
C.二氟化氧分子电子式为
D.H216O、D216O、H218O、D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
9、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分为9种分散系
B.天然气、水煤气、裂解气、高炉煤气都是混合物
C.CO2、C6H12O6、CH3CH2OH、HCOOH都是非电解质
D.塑料的老化、橡胶的硫化、石油的裂化、铁铝的钝化、油脂的硬化均属化学变化
10、电解合成1,2-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阴极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B.液相反应中,C2H4被CuCl2氧化为1,2-二氯乙烷
C.X、Y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D.该装置总反应为CH2=CH2+2H2O+2NaClH2↑+2NaOH+ClCH2CH2Cl
11、如图为一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电池工作过程中左右两烧杯所盛放的溶液中不允许引入杂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