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核心辅导与测评(粤教版).docx
第二章第三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核心辅导与测评(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核心辅导与测评——第二章第三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二年级,物理选修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能够运用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等。
②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能够计算圆周运动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③能够运用圆周运动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旋转木马、自行车骑行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能够区分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及应用。
②掌握不同圆周运动情况下(匀速、非匀速)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尤其是非匀速圆周运动中的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的计算。
③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验证圆周运动的相关理论,并能够分析实验误差和结果偏差的原因。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核心辅导与测评(粤教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圆周运动动画视频、图片及图表,以直观展示圆周运动的特点。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圆周运动实验装置,如转盘、绳子、小球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实验操作区和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有序进行实验和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同步核心辅导与测评(粤教版)》中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摘要和关键概念。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设计问题如“解释向心力的来源”和“推导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公式”。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问卷或讨论区,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答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微信群或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前准备课堂内容。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和在线平台,方便学生交流和教师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旋转木马的动画视频,引出圆周运动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等概念,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圆周运动中的物理量。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课堂活动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详细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圆周运动的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圆周运动的课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如计算卫星的轨道速度。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圆周运动相关的视频和网站链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圆周运动的应用。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和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升学习效果。
作用与目的: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以下是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源:
(1)圆周运动的物理原理:介绍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等物理量的定义、公式及其之间的关系。
(2)圆周运动的应用:分析圆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