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9约1.17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年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2.“时效取得制度”是罗马法中的一项古老制度。它规定: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定

A.淡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B.体现了罗马法对传统的重视

C.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 D.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

3.如图为《国际先驱导报》上刊登的一幅关于好创东亚共同体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B.区城集团化已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

C.历史因素阻断了东亚地区的合作

D.历史问题影响东亚国家的合作关系

4.同盟会发动的多次起义常因经费和器械没到位而失败。而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却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财政存款和汉阳兵工厂的军火坚持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据此分析,武昌起义的成功应得益于

A.湖北革命军奋勇作战 B.同盟会准备工作到位

C.洋务派官僚参与革命 D.晚清改革的客观推动

5.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宰。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引经据典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来解释政治现象的症结,董仲舒这样做的目的是

A.获得在最高统治者认同 B.宣扬君权神授

C.限制君权 D.适应加强皇权专制的需要

6.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此言论的主旨是

A.着力揭露国民党独裁的本质 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表达了中共和平建国的诚意 D.反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

7.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该事件是

A.中共“二大”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二次革命

8.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

A.增加人民财富 B.影响经济恢复 C.增强地方实力 D.造成通货膨胀

9.《齐民要术·卷八》记载了一种当时中原地区较流行的饮食羌煮法。就是选上好的鹿头煮熟了,把那皮肉切成两指大小的块,再把斫碎的猪肉熬成浓汤,加一把葱白和各种各样的调味料,就用鹿头肉蘸着肉汤吃。这反映了()

A.肉食成为当时的主食 B.民族间文化的交融

C.汉民族饮食的多样化 D.食品加工具的科学性

10.宋代的一些地方官在审判中重视调解,并提出情、理、法相结合的理论,不再把民事诉讼视为“民间细故”,而是认为“此其有关于朝廷上下之纪纲”。这一做法

A.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推动了地方司法独立

C.有利于加强地方治理 D.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

11.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A.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C.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12.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

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

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

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

13.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

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