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 第二章:镜头.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美育》系列课程 影视欣赏 任课教师:蔡盈洲 cairenzhou75@163.com 第二章 镜 头 教学目的:全面深入了解电影镜头的形态和含义 本章重点:蒙太奇和长镜头、长镜头的形态、景别、视点、镜头的运动 本章难点:镜头运动的功能意义 本章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一节:镜头和镜义 镜头的概念,多年来一直很单纯。除去对摄影机自身的硬件“镜头”的理解之外,一般都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的定义:“电影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所摄的、连续的、留有影像画面的胶片片断,是电影的基本单位。”对电影语言而言,这个定义是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的。 镜头的定义: 镜头的定义应该立足于电影作品的实际: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有开始有结束的一段连续的影像,可以称之为镜头。 一个镜头可以很短,短到只有一两秒钟,也可以延续得比较长,长到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一般而言,一个影像连续的、时间超过30秒的镜头,便可以称之为“长镜头”。这个“长”也仅仅是针对观看感受相对来说的,没有一个普遍的公认的标准。现在已知完全用一个长镜头拍成的电影是《俄罗斯方舟》(Russia Ark 俄/德,2002年 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而希区柯克的《夺魂索》(Rope 美国,1948年)全片一共用了8个长镜头。 蒙太奇: 在叙事中,镜头的长短具有相当的美学意义,并因此导致了电影美学的两个重要流派:蒙太奇学派和长镜头学派。 蒙太奇,取自法语montage,结构、装配的意思,它的语言特征是将在同一个场景(空间不变,时间自然延续不跳跃)的素材切割拼合,所以镜头都显得很短,如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与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浴室谋杀”两个场景中,每个镜头都很短,由导演与剪辑师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节奏,将它们装配拼合起来。 长镜头: 长镜头,这一术语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首创使用,指在一个连续不间断的镜头中表现一个场景方方面面的情况。因为长镜头的时间较长,所以它所表现的内容相应就要丰富,不仅叙事的意义元素会多,而且可以容许摄影机的机位、视点发生变化,而将运动与空间的元素导入画面,甚至使用某些特别手段(如镜内拼接)制造出特别效果。 镜义:拼接镜头 按镜头的时长以及对它的使用方式,从镜义角度可以将镜头分为拼接镜头、单义镜头与复义镜头三种。 拼接镜头的时长通常都较短,镜头的意义极为简单,仅仅提供画面所表述的简单含义,不能单独表现一个场景中的故事情节,只能与其他镜头成组地拼接使用。它是构成蒙太奇的基础。 拼接镜头的获得来自于素材画面的“剪碎”,编导需要对一个场景的内容从不同机位拍摄多条素材。或者是单机多次拍摄,或是多机同时拍摄,后者要保证相对机位拍摄时不发生“穿帮”(即将对方摄影机摄入画面),各台摄影机的色平衡状态要保持一致。 拼接镜头案例: [高速运动中拼接镜头的案例] 《警察故事》(中国香港, 1985年 导演:成龙 11`54—13`05) “猎猪行动”中警察围捕贩毒集团,棚户区因为百姓很多,警察无法施展火力,毒枭首领朱涛逃跑,路上拦截了一辆大巴汽车。警察陈家驹紧紧追赶。导演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拼接镜头 答案: 01 车内中景 乘客下车,贩毒集团赶到车门口,推搡乘客,毒贩首领朱涛上车。 02 车内近景 毒贩揪着司机的衣领,用枪逼住他开车。 03 车外全景 陈家驹奔跑追赶过来,大巴开走。一个妇女穿过马路,陈家驹抢了她的伞。 04 车内中景 朱涛指挥毒贩把住各个窗口。 05 车外全景 大巴拐弯驶上公路。镜头快摇,见陈家驹翻过围墙迎头赶来。 06 路上近景 陈家驹在墙边等待。 07 车内近景 毒贩在车窗边蹲下,透过车窗见陈家驹跑出来追赶大巴。 08 车外中景 陈家驹快跑追赶。 09 车内远景 从后车窗向外望见陈家驹追赶。 10 车外远景 陈家驹快跑追赶。 11 车内中景 从后车窗外见陈家驹越追越近。 12 车外远景 陈家驹用雨伞勾住大巴。 13 车内中景 毒贩们惊恐地看着车窗外边。 14 车外中景 大巴驶过,陈家驹靠雨伞吊在车外。 15 车外中景(俯拍) 陈家驹在车外吊着。 16 车外中景 陈家驹用力贴近大巴。 17 车外中景(俯拍)陈家驹用力翻上车来。 18 车内近景 从后窗看见陈家驹正在探身上来。 19 车内中景 车内毒贩一片慌乱。 20 车内近景 从后窗见陈家驹的头又低下去。 21 车外近景 陈家驹向车上爬。 22 车外近景(俯拍)陈家驹试图用伞辅助再向上爬。 23 车内近景 朱涛指挥让车拐弯。 24 车外远景 大巴急速拐弯,陈家驹吊在车的侧面窗外。(以下略) 接下来是车内车外的搏斗,陈家驹被甩在路上,他忍着疼痛直线从山上向下跑,终于在前边拦住一辆轿车阻断交通把大巴截下来,擒获了全部毒贩。上面引述的一段镜头组合都是拼接镜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