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经络穴位与按摩.docx

发布:2025-04-12约小于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经络穴位与按摩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特定点,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络穴位及其按摩方法:

1.足三里(ST36)

位于小腿部,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

2.合谷(LI4)

位于手背,当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中点处。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

3.太冲(LR3)

位于足背,第1、2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

4.风池(GB20)

位于颈部,当枕骨下边缘的凹陷处,大约与耳垂平齐。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可治疗头痛、眩晕、颈肩酸痛等。

5.气海(RN6)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按摩方法:用掌根或手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补气、固元的作用。

6.神门(HT7)

位于手腕部,当掌心侧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宁心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

7.足临泣(GB34)

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4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疏肝解郁、通经活络的作用。

8.阳陵泉(GB34)

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按摩约23分钟,每日23次。具有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作用。

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以免损伤皮肤和肌肉。同时,按摩前后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寒邪。长期坚持按摩,可收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