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译林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Unit 3 The art of painting Welcome to the unit amp; Reading教案.docx
牛津译林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3TheartofpaintingWelcometotheunitamp;Reading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牛津译林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3Theartofpainting中的WelcometotheunitReading部分为核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讨绘画艺术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图片展示、讨论、阅读理解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语言输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不同绘画艺术流派和作品,学生能够理解绘画艺术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2.语言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和分析绘画作品,表达对艺术的感受和观点,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学生能够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有效获取和处理绘画艺术相关信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流派有初步了解。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艺术相关词汇和表达。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绘画艺术有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视觉艺术表达自己。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初步分析。
-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喜欢通过实践操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描述艺术作品时缺乏准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在理解复杂艺术理论时可能会感到困惑。
-学生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可能难以把握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每位学生配备牛津译林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不同艺术流派和作品的图片、艺术家简介视频,以及相关的艺术评论文章。
3.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方便地讨论和分享观点,同时准备一块大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记录讨论内容。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系列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作品及其作者。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Theartofpainting,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绘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2.新课讲授(15分钟)
-阅读Welcometotheunit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提到的不同绘画流派。
-讲解Reading部分中的关键信息,包括艺术家的背景、作品特点和艺术流派的特点。
-分析文章中的难句和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提高阅读能力。
示例:
-讲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如色彩丰富、光影效果明显等。
-分析文章中的难句:“Thebrushstrokesofimpressionistpaintingsareoftenvisible,creatingasenseofmovementandenergyonthecanvas.”,解释brushstroke、impressionist等词汇的含义。
-通过图片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印象派与其他流派的不同。
3.实践活动(10分钟)
-分发印有不同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将作品归类到相应的艺术流派。
-让学生选择一幅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特点和感受。
-学生模仿Reading部分中的艺术评论,对某一艺术作品进行评价。
示例:
-学生将梵高的《星夜》归类为后印象派作品,并描述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使用。
-学生选择一幅抽象画,用英语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评价一幅现代艺术作品,如“PicassosGuernicaisapowerfulanti-warpaintingthatusesboldcolorsandstronglinestoexpressthepainandhorrorofwar.”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以下三个方面:
-学生讨论他们最喜欢的艺术流派,并说明原因。
-学生分析某一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