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厂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培训.ppt

发布:2015-12-27约9.36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润滑油系统 润滑油系统的作用 润滑油系统的类型 套装油管路 主油泵为单级双吸式离心泵,安装于前轴承箱内,直接与汽轮机主轴(高压转子延伸小轴)联接,由汽轮机转子直接驱动。主油泵出口油作为动力油驱动油涡轮增压泵向主油泵供油,动力油做功压力降低后向轴承等设备提供润滑油。 启动油泵 启动油泵的作用 在启动时,当汽轮机的转速达到约90%额定转速前,主油泵的排油压力较低,无法驱动增压泵,主油泵入口油量不足,因此,在机组冲转前应启动交流启动油泵向主油泵供油。 离心式油泵 为保证安全,在机组停机前,应试转交流辅助油泵、直流油泵。 (3)结构紧凑,占地小,易维护 冷油器的投运 ⑴关闭冷油器放油门 ⑵开启冷油器油侧放空气门 ⑶缓慢开启冷油器注油门 ⑷放气门有连续的油流出,关闭油侧放气门 ⑸开冷油器水侧放气门 ⑹开冷却水进口门 ⑺观察水侧放气门有连续的水流出且无油花 ⑻关闭冷油器水侧放气门 ⑼开冷油器冷却水出口门 ⑽转动压紧扳手使切换阀松动 ⑾将冷油器切换手柄切至所需投运冷油器工作位置 ⑿转动压紧扳手锁紧切换阀 ⒀关闭冷油器注油门 ⒁检查冷油器温度调节正常。 注意事项:冷油器投运前应放尽油侧空气,放空气门有连续的油流出再关闭放气门;操作中始终保持冷油器油侧压力大于水侧压力;切换冷油器时注意润滑油母管压力变化;注意保持润滑油温度正常。 系统运行和调整 润滑油系统启动前检查 汽轮机油的质量指标 润滑油的质量指标 汽轮机油的保养和操作 汽轮机油的有关问题 顶轴油系统 顶轴油泵 自动反冲洗滤网 保证润滑油系统清洁、油中无水、油质正常的措施 机组大修后,油箱、油管路必须清洁干净,机 组启动前需进行油循环冲洗油系统,油质合格 后方可进入调节系统。 每次大修应更换轴封梳齿片,梳齿间隙应符合 要求。 油箱排烟风机必须运行正常。 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调整轴封供汽量,避免轴封 汽压过高漏至油系统中。 保证冷油器运行正常,冷却水压必须低于油压 。停机后,特别要禁止水压大于油压。 加强对汽轮机的化学监督工作,定期检查汽轮 机油质量和放水工作。 主油箱容量的确定依据、汽轮机油的循环倍率 确定依据 循环倍率 汽轮机主油箱的贮油量决定于油系统的大小,应满足润滑及调节系统的用油量。机组越大,调节、润滑系统用油量越多。油箱的油量也越大。 汽轮机油的循环倍率等于每小时主油泵的出油量与油箱的总油量之比,一般应小于12。如循环倍率过大,汽轮机油应在油箱内停留时间短,空气、水分来不及分离,致使油质迅速恶化,缩短油的使用寿命。 板式冷油器采用换热波纹板叠装于上下导杆之间构成主换热元件。导杆一端和固定压紧板采用螺丝连接,另一端穿过活动压紧板开槽口。压紧板四周采用压紧螺杆和螺母把压紧板和换热波纹板压紧固定。 冷却水和润滑油采用纯逆流换热,如图左侧红色流体为热流体润滑油,右侧蓝色流体为冷流体循环水。 板式冷油器的结构 两两换热波纹板之间构成流体介质通道层,作为换热元件的波纹板一侧是冷却循环水另一侧润滑油,构成油水的换热通道层交错布置,压紧板和波纹板之间不通换热介质。油(或水)通道层的水进出口周围的两片波纹板之间采用密封垫密封,防止油(或水)进入水通道和冷却器外,两个波纹板之间的油通道(或水通道)采用密封垫密封构成完整封闭的油通道层(或水通道层)并防止油(或水)泄漏到冷却器外。 板式冷却器的特点 传热效率高 使用安全可靠 结构紧凑、占地小、易维护 阻力损失少 热损失小 冷却水量少 经济性高 随即应变 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应用 板式冷却器的特点 (1)传热效率高 换热片采用高导热的波纹板,板片波纹所形成的特殊流道使流体在极低的流速下即可发生强烈的扰动流(湍流),扰动流又有自净效应以防止污垢生成因而传热效率很高。 (2)使用安全可靠 在板片之间的密封装置上设计了2道密封,同时又设有信号孔,一旦发生泄漏,可将其排出冷油器外部, 即防止了二种介质相混,又起到了安全报警的作用。 板式冷却器的特点 板式冷油器的结构极为紧凑,在传热量相等的条件下,所占空间仅为管壳式的1/2-1/3.并且不象管壳式那样需要预留出很大得空间用来拉出管束检修。而板式换热器只需要松开夹紧螺杆,即可在原空间范围内100%地接触倒换热板的表面,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