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考试B卷及答案.doc
PAGE
PAGE1
《管理学基础》考试卷(B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
A.科研部门B.军队C.学校D.工业企业
3.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
4.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A.12500件B.25000件C.20000件D.40000件
5.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人为宜。
A.5—10B.10—15C.15—20
6.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
A.纵向信息沟通B.横向信息沟通
C.斜向信息沟通D.非正式的信息沟通
7.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A.60—70%B.70—80%C80—90%
8.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
9.()提出协调方式经历了相互调整方式、直接监督方式、标准化方式三个阶段。
A.亨利·明茨伯B.马克斯·韦伯C.威廉·詹姆斯
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C.权变理论阶段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题2分,共20分)
1.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在于,“正式组织”中以效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3.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智慧不同。()
4.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由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
5.对企业销售收入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就是销售预测。()
6.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
7.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
8.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9.权变理论亦称随机制宜理论,强调领导无固定模式,领导效果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10.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必须时刻保持上下一致的组织来说,一般适合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企业文化
2.激励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决策?正确的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2.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4.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10分)
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为什么?
答: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