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docx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B.游戏C.运动D.生活
答案:B。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A.儿童个性发展上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D.儿童动作发展上
答案:C。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如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3.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
A.注意B.感觉C.想象D.知觉
答案:C。幼儿将云彩想象成“有个小孩在骑大马”,体现了想象活动,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幼儿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
A.机械记忆效果好B.意义记忆效果好
C.两者都好D.两者都差
答案:B。意义记忆是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记忆,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因为意义记忆建立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
5.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思维
答案:B。幼儿期主要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它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6.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社会化B.丰富和深刻化C.自我调节化D.意志化
答案:D。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三个方面,不包括意志化。
7.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亲子关系的发展B.同伴关系的发展
C.性别角色的发展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答案:D。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
8.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是()
A.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B.由下到上、由近及远、由小到大
C.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D.由下到上、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答案:C。儿童动作发展遵循由上到下(如先会抬头,后会坐、站、走)、由近及远(先发展手臂动作,后发展手指动作)、由大到小(先会大肌肉动作,后会小肌肉精细动作)的原则。
9.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
A.模仿性强B.喜欢交往C.好奇好问D.活泼好动
答案:A。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模仿性强,他们常常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等。
10.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标准的是()
A.动作发展正常B.认知活动积极
C.情绪积极向上D.道德发展良好
答案:D。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包括动作发展正常、认知活动积极、情绪积极向上等,道德发展良好不属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范畴。
11.幼儿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
答案:B。象征性游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典型游戏形式,带有“假装”特点,幼儿以物代物、以人代人,题干描述的游戏符合象征性游戏的特征。
12.下列关于幼儿注意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好
B.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活动方式和内容无关
C.幼儿注意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D.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不受外界干扰
答案:C。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活动方式和内容、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13.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观察模仿学习B.操作学习
C.语言理解学习D.游戏学习
答案:A。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模仿学习,他们通过观察成人或同伴的行为来进行学习。
1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C.埃里克森D.华生
答案:B。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下列关于幼儿气质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B.气质类型不会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C.气质类型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D.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A。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它只是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不会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且会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具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