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doc

发布:2017-12-28约6.3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 班级 会计0509 学号 姓名 王钢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将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银行功能将发生重大转变。即从经营单一的金融产品到经营众多的金融产品,从货币管理为主到信息管理为主,从获取利差为主到获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竞争也将更多地体现在中间业务上。面对当前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转变银行服务功能,提高银行竞争能力,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适应了各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以全新的客户理念促进了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大。特别是80年代后,随着国际社会成员对信用中介多元化需求的不断扩大,在国际金融竞争加剧、西方各国货币当局金融监管加强以及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的压力推动下,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获得迅猛发展。中间业务也为西方银行业带来了巨大利润,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日本银行业由20.4%上升到35.9%,美国银行业由30%上升到38.4%,英国从28.5%上升到41%以上,其中一些大银行的比重更高。中间业务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不动用自身的资财,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货币的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最基本的性质是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过程中,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出现,即并不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这也是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最本质区别。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服务品种也更加多样化。纵观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四个转变、一个突破”。 其一是由不运用资金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向商业银行垫付资金转变。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过程中,以“中间人”的身份出现,不动用或不直接动用自身的资金,遵循“银行不垫款”的原则,这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结算业务而言的。但对某些中间业务而言,银行却要或多或少地垫付一定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变银行与客户之间“委托”或“代理”关系为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使这些中间业务具备了某些信用业务的特征。如融资性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等。 其二是由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资金向商业银行占用客户资金转变。有些中间业务在提供服务时,银行可以暂时占用客户的委托资金而扩大资金来源,使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发生变化,推动了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形成中间业务和资产负债业务互动趋势。 其三是由接受客户的委托向银行出售信用转变。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办理信用签证、承兑、押汇等业务时,银行将提供银行信用,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既是银行经营管理效益的价值体现,也是客户银行信用出售的补偿。 其四是由不承担风险的收取手续费向承担风险转变。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办理中间业务往往需要运用资金并承担一定的风险,如各类担保、承诺、代保管、承兑、押汇等,这时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就不仅仅是劳动补偿,同时也包含着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 其五是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实现了传统中间业务的突破。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提高竞争能力以及盈利水平等目的,开始涉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领域,从事诸如票据发行便利、货币或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等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局限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转轨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明显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开始逐步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但由于目前我国的金融体制和商业银行的管理、人才、技术手段、产品开发等方面存在的缺乏和不足因素,以及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机制的局限,使得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步履艰难,成效不显著。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中仍处于旁属地位,中间业务的发展在层次、范围、品种和效益等方面都没有达到现代商业银行所要求的程度和水平。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银行的服务质量、技术条件、服务范围等功能特征已经开始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不可否认,追求规模的扩张、以发展存贷款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仍然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方式。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少、层次较低、发展空间受到较多限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票据承兑、经济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虽然这些业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发育水平。一些代理、代现性业务远未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营性日常业务,即使是银行在资产负债业务运行中衍生出来的结算汇兑等亦是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