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和物品的预处理.pptx
医院复用医疗器械和物品的预处理
;
壹/认识预处理的重要性
贰/掌握预处理的措施
叁/提高使用者预处理能力;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为什么关注预处理
■预处理的定义
■预处理的现状分析
■预处理的措施;
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关注预处理?
器械的相关感染:
o2015年,美国加利福亚州一家教学医院数名患者接受肠道内窥镜检查后出现严重不适症状,随后,被确诊感染一种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细菌,在7名患者中,已有2人死亡,5人仍然在接受救治,另有179人面临感染风险。在此次事件中,一些人怀疑,是由于内窥镜结构复杂,难以清洗,可能未严格消毒,
导致患者感染“超级细菌”。
o预处理≠预消毒;
02
发表在《中国消毒学杂志》上的研究:
210件人工血液污染的金属器械
(血管钳)清洗后检测结果证明,目测法与隐血检测结果均发现污染器械在放置2h内进行清洗,其质量全部合格;随着放置时间延长,清洗效果下降,放置12h后用自动清洗机已经不能清洗干净。;
医院感染管理造成的损失;
医院感染高危人群
一.老年人及婴幼儿;
二.严重基础病(白血病、
尿毒症、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三.接受外科手术及各种创伤性诊疗操作,直接破坏机体屏障防御者;;
医院感染高危人群
四.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
如放疗、化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的患者;
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改变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调的患者
O...;
部分医院感染
爆发事件回放;
1998年4月3日~5月27日共手术292例,发生切口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
为56.85%.术后出现伤口红肿、化脓、溃烂且长时间不能治愈。患者感染的主要是“龟型分枝杆菌”。原因:浸泡消毒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配制错误,错把2%的戊二醛当成20%进行稀释。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发现。;
消毒剂浓度使用错误;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
手术室墙壁一角漏
雨、纱窗破损;
手术器械锈迹
斑斑;
宿州眼球事件;
——手术室不具备开展眼科手术的基本条件,
手术室布局、流程、环境、设施等均不符合开展无菌手术的基本要求。;
手术室消毒设施没有达到国家规范要求,所用
医疗用品清洗消毒不规范等等。
该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坏!;
一.2017年浙江省中医院5名孕妇感染艾滋事件。
二.2017年4月韩国新生儿感染事件因素,导致4名新生儿死亡。
三.2019年5月广东顺德医院新生儿感染事件,导致5例新生儿死亡。
四.2019年5月江苏东台血透感染丙肝事件,导致69名血透病人导致丙肝感染。;
这些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消毒技术规范》中指出,物
品上残留有机物的数量和状况会影响灭菌的成功,有机物越多,则灭菌成功的可能性越小。如物品上有机物变干,则清洗时很难将有机物彻底去除。;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1、调整特殊感染污染器械消毒的执行标
准;
二、背景:
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成
功的关键,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机物变干的器械使用常规的清洗方法时不能彻底清洗的,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不能及时清洗,临床使用者对器械预处理成为解决者一问题的关键。;
三、预处理定义
在医疗器械使用后,为增强清洗灭菌效果,提高医疗器械再次使用的安全性而进行的初步处理。;
【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
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去污】: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
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四、预处理的重要性
按《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消毒供应
中心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负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集中清洗、灭菌和供应。这样从使用到回收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期间残留在器械上的有机物会凝固干燥,甚至会形成生物膜。;
四、预处理的重要性
一.正确清洗消毒处理的第一步是在手术室或者使用科室开始:污染物、止血剂、消毒剂的残留物都应尽可能清除。
二.预处理应从使用现场开始!;
生物膜的定义
生物膜:紧密黏附与复用医疗器械表面
并且难以去除的,细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