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中国古代史专题核心考点.doc

发布:2025-04-09约9.0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PAGE0

中国古代史专题核心考点

专题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4条发展主线

发展线索1:政治制度

一、中央制度

【线索】

时期

概况

先秦

王位世袭制与嫡长子继承制

春秋战国

君权加强,官僚制开始萌芽

秦朝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西汉

汉承秦制;中外朝制度

东汉

尚书台成为新行政中枢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宋代

二府三司制

元朝

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明朝

废宰相,设立内阁

清朝

军机处成为军政中枢

【规律】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特点

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üü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

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宰相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基本策略与演变趋势

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基本策略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二、地方制度

【线索】

时期

制度

先秦

内外服制度——分封制

春秋战国

郡县制萌芽

秦朝

郡县制

西汉

郡国并行制

东汉

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

州、县二级制——道、州、县三级制

宋代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朝

行省制

明朝

三司制——省、府、县三级制

清朝

总督、巡抚——省、府、县三级制

【规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规律

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

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行政效率降低等问题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相对较大

三、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线索】

1、选官制度

时期

制度

特点

夏商周

世卿世禄制

贵族子弟继承祖权

汉朝

察举制

官吏察访推举

魏晋南北

九品中正制

品评官评定授官

随至明清

科举制

考试选官

2、监察制度

秦汉

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设刺史监察地方吏治

隋唐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宋代

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台谏合一

元代

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

明朝

中央设都察院,分道监督地方,又设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合称“科道”,各省设按察使司

清朝

将六科并入都察院

3、考核制度

秦汉

上计制

隋朝

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

唐朝

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分为九等

明朝

分为考满和考察

清朝

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规律】

1、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选拔标准

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

由地方品评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选拔形式

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2、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单线垂直

以皇权为中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的相对独立体系,确保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

以小制大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监察运作不必依附于行政,有效发挥了对行政的监察

法律原则

行使监察权力之时,遵循“以法理官”的监察原则,以法律为准绳

官员选任

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检察官,晋升从优

发展线索2?社会治理

【线索】

时期

法律教化

户籍赋税

基层组织

先秦

成文法;敬天保民、礼乐制度

贡赋

?

秦汉

《秦律》《九章律》;以法为教、

尊崇儒术

编户齐民;人头税与财产税并重

乡里制度

魏晋

法律儒家化发展

户籍散乱;均田制、租调制

?

隋唐

《唐律疏议》;礼学为先、《大唐开元礼》

隋朝“大索貌阅”;均田制、租

庸调制、两税法

邻保制度

宋元

《宋刑统》;《吕氏乡约》

宋朝主户、客户、元朝“诸色户

计”;宋代募役法、元代科差

保甲制

?

明清

《大明律》《大清律例》;乡约与法律合流

明朝黄册、乾隆时期停编户籍;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乡里制与保甲

制合

【规律】

1、古代基层治理的特点

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

中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宗族稳定与社会安定相一致,宗族势力得到皇权的认可,乡官里更与宗族族长相配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