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第15课《白杨礼赞》的世界。这节课,咱们要好好感受一下这篇课文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独特魅力。这课可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里的精华,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首先,我们要从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开始,然后深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再进一步挖掘白杨树所象征的深刻内涵。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领略这篇课文的美了。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杨礼赞》的世界吧!??????
核心素养目标
在本节课《白杨礼赞》的学习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白杨树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白杨树的独特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积累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讨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阅读并理解现代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对自然界中的树木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象征意义也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文学作品,对这类题材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紧密相关。《白杨礼赞》作为一篇充满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文章,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基本的文本分析和情感体验,但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和象征意义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文字理解情感,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注重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学生可能难以将现实中的树木与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联系起来。
-作品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较为复杂,学生需要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才能准确把握。
-在讨论和表达个人观点时,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或表达能力不足而感到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拿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包括《白杨礼赞》这一课的原文。
2.辅助材料:准备白杨树的图片、生长环境的视频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摘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白杨树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3.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内容,包括PPT或者电子屏幕,以增强课堂的视觉效果。
4.教室布置: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布置一些讨论区域,以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流观点。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充满赞美和象征意义的文章——《白杨礼赞》。我们先来猜一猜,你们认为白杨树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第一条**:首先,我会带领大家阅读课文《白杨礼赞》的原文,让大家初步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我会强调阅读时的节奏和语气,帮助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条**:接着,我会引导大家分析白杨树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我会提出问题,如:“白杨树代表了什么样的精神?”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第三条**:最后,我会结合多媒体资源,展示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白杨树的形象。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第一条**: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艺术表现力,还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条**:我会组织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条**:我会让学生们观看一段关于白杨树的纪录片,让他们在视觉上感受白杨树的魅力,并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5分钟)
-**第一方面**:关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生们可能会回答:“白杨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不畏严寒,不畏风吹雨打,就像我们中华民族一样。”
-**第二方面**:在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