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自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三).docx
《学前卫生学》自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小儿的这种现象称为()。
A.粉碎性骨折B.青枝骨折C.脱臼D.开放性骨折
答案:B
解析: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在遇到外力发生骨折时,可能会出现像青嫩树枝被折时那种“折而不断”的情况,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粉碎性骨折是指骨折块碎裂成三块以上;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开放性骨折是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所以选B。
2.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少,导致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性功能不成熟,这样的病称()。
A.矮小病B.呆小症C.低下症D.巨人症
答案:B
解析:甲状腺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重要作用。甲状腺素分泌过少,会导致呆小症,表现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性功能不成熟等。矮小病概念较宽泛,不特指因甲状腺素分泌异常导致的;没有“低下症”这种规范疾病名称;巨人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身体过度生长。所以选B。
3.儿童口吃现象属于()。
A.睡眠障碍B.情绪障碍C.品行障碍D.心理机能发育迟缓
答案:B
解析:口吃是一种常见的语言流畅性障碍,多与情绪紧张、焦虑等因素有关,属于情绪障碍的一种。睡眠障碍主要涉及睡眠的质和量的异常;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行为;心理机能发育迟缓通常指智力、认知等多方面发展落后于同龄人。所以选B。
4.具有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功能的营养素是()。
A.脂类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微量元素
答案:A
解析:脂类在体内能够起到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的作用,它可以缓冲外界的冲击力,减少内脏器官受到的损伤。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微量元素虽然对人体生理功能很重要,但一般不具有保护和固定内脏器官的功能。所以选A。
5.幼儿每日需食牛奶或豆浆()。
A.250500克B.100150克C.300400克D.150200克
答案:A
解析:牛奶和豆浆是幼儿优质蛋白质等营养的重要来源,幼儿每日需食牛奶或豆浆250500克,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B、C、D选项的量不符合幼儿营养需求标准。所以选A。
6.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A.斜视B.弱视C.近视D.斜视性弱视
答案:A
解析:斜视是指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的现象。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近视是指眼睛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斜视性弱视是由于斜视引起的弱视。所以选A。
7.对出生头46个月的孩子,最好的食物和饮料是()。
A.牛奶B.羊奶C.鲜果汁D.母乳
答案:D
解析: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对于出生头46个月的孩子来说,母乳含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且比例合适,容易消化吸收,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抵抗力。牛奶、羊奶的成分和母乳有一定差异,且对于小婴儿来说可能较难消化;鲜果汁不能完全替代母乳的营养。所以选D。
8.课上,某幼儿想喝水,老师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让幼儿离开座位去饮水B.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
C.批评后再让其喝水D.让幼儿坚持到下课
答案:A
解析:幼儿有喝水需求时,应该立即满足,保证幼儿的生理需求。停止教育活动敦促所有幼儿喝水会打乱教学秩序;批评幼儿会让幼儿产生心理压力;让幼儿坚持到下课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选A。
9.一般情况下,骨折现场急救处理的第一步是()。
A.固定B.冷敷C.止血D.把伤者移到担架上
答案:A
解析:骨折现场急救处理的第一步是固定,固定可以避免骨折断端移动,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防止骨折并发症的发生。冷敷一般在固定后进行,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止血是在有出血情况时需要采取的措施;把伤者移到担架上应该在固定等处理之后进行。所以选A。
10.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染途径和()。
A.病原体B.易感者C.机体抵抗力D.自然因素
答案:B
解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者。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途径是指病原体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