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方法.docx
研究报告
PAGE
1-
小学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方法
一、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1.营造兴趣化的学习氛围
营造兴趣化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关键。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如动画、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历史人物和事件不再只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变成了鲜活的故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其次,创设情境是营造兴趣化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再现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抗战英雄,体验他们的英勇事迹,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情感共鸣。
此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元素,如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将历史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历史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1)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历史问题。这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述古代文明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明发展历程的辩论,让他们在争论中深入理解历史的演变。
(2)利用历史故事和传说,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唐宗宋祖的丰功伟绩等故事,让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历史规律和智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
(3)结合历史地图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视觉和触觉上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例如,在讲述长城的历史时,可以展示长城的模型,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和防御功能。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设置多元化的学习目标
(1)在设置学习目标时,教师应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实和基本概念,能力目标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情感目标则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古代科技成就时,知识目标可以是了解四大发明,能力目标是通过研究对比分析,情感目标则是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设定更高难度的学习目标,如深入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学习目标的设置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古代农业发展时,可以让学生分析现代农业技术的历史渊源,探讨如何利用历史智慧解决当前的农业问题。这种实践性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1)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日本会发动侵华战争?”或“抗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是提高问题意识的关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中寻找线索,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史记》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比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探究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提高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质疑,不盲目接受,而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讨论历史人物的功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会独立思考。
2.训练学生的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
(1)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有效搜索。例如,在研究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