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docx
3.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3.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拜占庭帝国的建立与扩张、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文化特点,以及《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思维,通过分析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提升学生解读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2.文化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增强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认识;3.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九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古代罗马的相关内容,对罗马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和古代文明的认识,这有助于他们对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学习。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充满好奇心。他们对古代文明的历史发展、法律制度等题材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通过案例学习、讨论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生对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可能不太熟悉,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帝国兴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其次,对于《查士丁尼法典》这样一部复杂的法律文献,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其精髓和影响。此外,由于涉及多方面的历史、法律和文化知识,学生在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时可能会感到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并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模型(如拜占庭帝国地图、法典复制品)、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在线历史数据库、电子书籍、历史教育网站。
-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著名建筑图片,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罗马法的基本知识,如罗马法的起源、特点等,帮助学生回顾与新课相关的已有知识。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拜占庭帝国的建立与扩张:介绍拜占庭帝国的起源、扩张过程以及与罗马帝国的关系。
-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文化特点:分析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结构、文化成就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讲解查士丁尼皇帝为何编纂法典,以及法典的编纂过程。
-举例说明:
-以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制度为例,说明其如何维持帝国的稳定和扩张。
-通过《查士丁尼法典》中的具体案例,展示法典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拜占庭帝国为何能够在历史上持续存在数百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查士丁尼法典》中的法律条款,探讨其对现代法律的意义。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的法律制度。
-设计一个小型的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人物,探讨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成就。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对角色扮演活动给予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
4.总结与拓展(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拓展学习: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与拜占庭帝国相关的历史文献,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提醒学生关注课后作业,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拜占庭帝国的建立、扩张和衰落过程,了解其与罗马帝国的关系。
-学生能够阐述《查士丁尼法典》的编纂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影响。
-学生能够分析拜占庭帝国的经济、文化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帝国历史的影响。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提升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