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10-《马蹄莲》马蹄莲.docx

发布:2025-04-11约1.7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蹄莲

马蹄莲(学名:Zantedeschiaaethiopica(L.)Spreng.),隶属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马蹄莲属,是多年生粗壮草本植物。它拥有块茎,并且极易分蘖,从而形成丛生的繁茂姿态。其叶片基生,在叶片的下部带有叶鞘;叶片质地较为厚实,呈现出清新的绿色,形状为心状箭形或箭形,先端或尖锐、或逐渐变尖,有的还带有尾状的尖头,基部则呈心形或戟形。马蹄莲偏好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粘壤土。需要注意的是,马蹄莲花含有毒性,内部蕴含大量的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一旦误食,可能会引发昏眠等中毒症状。在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中,该物种虽被收录,但明确其块茎、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哪怕只是咀嚼一小块块茎,也会导致舌喉肿痛。不过,马蹄莲并非只有危害,它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够清热解毒。在治疗烫伤时,取适量鲜马蹄莲块茎捣烂后外敷即可;在预防破伤风方面,将马蹄莲块茎捣烂敷在创伤处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其毒性,严禁内服。在欧美国家,马蹄莲是新娘捧花的常用花卉,同时它也是埃塞俄比亚的国花。

形态特征

马蹄莲是多年生粗壮草本,具备块茎。它的叶子从基部生长而出,叶柄长度在0.4-1(-1.5)米之间,叶柄下部包裹着叶鞘。叶片厚实,颜色翠绿,形状为心状箭形或箭形,先端有的尖锐、有的渐尖,还有的带着尾状尖头,基部呈心形或戟形,边缘十分完整,长度在15-45厘米,宽度为10-25厘米,叶片上没有斑纹,后裂片长约6-7厘米。它的花序柄长40-50厘米,表面光滑。

它的佛焰苞长度在10-25厘米,管部较短,呈现黄色;檐部略微向后仰,尖端锐利或逐渐变尖,带着锥状的尖头,颜色亮白,有时还会带有绿色。肉穗花序呈圆柱形,长6-9厘米,粗4-7毫米,颜色为黄色。其中,雌花序长1-2.5厘米,雄花序长5-6.5厘米。子房有3-5室,逐渐变窄形成花柱,并且在大部分周围环绕着3枚假雄蕊。它的浆果呈短卵圆形,颜色淡黄,直径1-1.2厘米,上面还留存着花柱;种子是倒卵状球形,直径约3毫米。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马蹄莲的播种繁殖主要在室内采用盆播的方式。其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4℃,在这个温度环境下,播种后15-20天种子便可发芽。不过,通过播种繁殖培育出的实生苗,需要精心养护3-4年才能够开花。

分球繁殖

当植株进入休眠期后,就可以进行分球繁殖了。具体操作是将块茎四周的小球小心地剥下来,然后分别进行栽植。另外,也可以选择播种繁殖,在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盆播,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大约在20℃。

分株繁殖

在5-6月花期结束后,老叶会逐渐枯萎,新叶开始生长,或者在9月中旬换盆的时候,是进行分株繁殖的好时机。此时,把母株周围的小块茎剥下,按照大小等进行分级,分别栽种到花盆中。一般来说,栽种后3个月左右,新植株就能开花。

生长习性

马蹄莲喜欢温暖、湿润且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和耐旱能力较差。它生长的适宜温度在15-25℃之间,夜间温度最好不要低于13℃。一旦温度高于25℃或者低于5℃,马蹄莲就会被迫进入休眠状态。马蹄莲对水分需求较大,在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到了夏季高温时期,块茎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就要控制浇水量。它适宜生长在肥沃、保水性能良好的黏质壤土中,土壤的pH值在6.0-6.5之间最为合适。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马蹄莲形态挺秀雅致,花苞洁白无瑕,形状宛如马蹄,叶片则是翠绿欲滴,有的还点缀着白色斑纹,花朵与叶片相得益彰,堪称花叶两绝。清新淡雅的马蹄莲花,象征着素洁、纯真与朴实。在国际花卉市场上,马蹄莲已经成为重要的切花品种之一。

药用价值

马蹄莲花含有毒性,内部含有大量的草酸钙结晶和生物碱等物质,误食后会引发昏迷等中毒症状。不过,经过合理利用,它也具有药用价值,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花语

马蹄莲的花语丰富,寓意着博爱、圣洁虔诚、永恒、优雅、高贵、尊贵、希望、高洁,还代表着纯洁、纯净的友爱,象征着气质高雅、春风得意以及纯洁无瑕的爱。

花外之音

马蹄莲,是一种外形独特的植物,因其花朵形状酷似马蹄而得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