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 15.2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实录 鲁人版六三制.docx

发布:2025-04-10约5.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15.2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实录鲁人版六三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15.2搭起创新的桥梁”。主要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条件和创新的实践。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与课本中关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相关知识紧密相连,学生已经学习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本节课的创新条件和实践环节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的技能,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追求,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基本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以下是具体分析:

1.学生层次:本班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认真,但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创新有浓厚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参与度不高。

2.知识方面:学生在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创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但具体到创新的条件和实践方面,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3.能力方面: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但在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方面仍有不足。他们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素质方面:学生在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上有所提升,但在面对创新挑战时,可能缺乏自信和坚持,需要教师适时鼓励和指导。

5.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一定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同时,个别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拖延现象,需要教师关注并加以引导。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课程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创新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创新案例库、创新教育相关视频资料、在线互动平台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新设计比赛、创新思维训练游戏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创新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位科学家或发明家因创新而改变世界的真实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创新的意义。

2.提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如“什么是创新?创新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总结:教师简要总结导入环节,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创新的意义、条件和实践。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创新的定义:教师通过PPT展示创新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概念。

2.创新的意义:教师分析创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的价值。

3.创新的条件:教师讲解创新所需具备的条件,如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创新案例,分析其创新点、条件和实践过程。

2.创意设计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创新主题进行设计,展示设计作品,并说明创新点。

3.创新思维训练:教师通过创新思维训练游戏,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讨论创新案例,分析其创新点,如“这个创新案例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

2.学生讨论创新条件,如“这个创新案例的成功离不开哪些条件?”

3.学生讨论创新实践过程,如“这个创新案例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举例回答:

a.学生回答:“这个创新案例是通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实验验证等步骤实现的。”

b.学生回答:“这个创新案例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合作、坚持不懈和创新精神。”

c.学生回答:“这个创新案例的创新点在于它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提高了效率。”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创新的意义、条件和实践。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本节课用时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新课讲授、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条件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