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糖果屋 粤教版.docx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2课糖果屋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12课糖果屋粤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X节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的认识,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利用的能力。
2.培养计算思维:通过编程实践,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增强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设计糖果屋的过程中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4.强化信息道德: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界面布局、工具栏使用等。
-理解并应用循环结构,实现糖果屋的重复创建。
-学会使用条件语句,根据不同的条件生成不同的糖果屋布局。
2.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结构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循环的概念,需要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来帮助理解。
-条件语句的嵌套使用:学生在编写复杂的条件语句时,可能会遇到逻辑错误,需要通过逐步分解和调试来克服。
-创意设计:学生在设计糖果屋时,可能会遇到创意枯竭或设计思路不清晰的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软件操作细节:学生在使用编程软件时,可能会忽略一些操作细节,如图层管理、对象属性调整等,需要教师特别提醒。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用于讲解编程基础知识和软件操作步骤,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编程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循环和条件语句的应用。
3.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编程练习糖果屋,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投影:展示编程软件界面和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跟随操作。
2.编程软件:利用编程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
3.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反馈问题,教师实时解答。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动画或图片,展示一个美丽的糖果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能设计一个怎样的糖果屋。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设计图形,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如何通过编程让计算机帮我们绘制一个糖果屋吗?”
4.引入新课: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编程设计糖果屋。
**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教学目标介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2.软件操作讲解:介绍编程软件的基本界面和工具栏使用,讲解如何创建新项目。
3.循环结构讲解:通过实例讲解循环结构的应用,演示如何让计算机重复创建糖果屋。
4.条件语句讲解:讲解条件语句的使用,演示如何根据条件生成不同风格的糖果屋。
5.代码示例:展示一个简单的糖果屋设计代码,讲解其逻辑和实现过程。
**巩固练习(用时15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糖果屋。
2.编程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使用编程软件设计糖果屋。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其他小组和学生进行评价。
4.互评环节: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检查学生理解:提问学生对循环结构和条件语句的理解,确保学生掌握。
**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互动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编程知识的理解。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复杂的糖果屋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代码和设计思路。
3.课堂游戏:设计一个简单的编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编程知识。
**课堂总结(用时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循环结构、条件语句等编程知识。
2.强调重难点:强调编程实践和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3.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用时45分钟)**
-导入环节(5分钟)
-讲授新课(15分钟)
-巩固练习(15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课堂总结(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计算机编程入门》:介绍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编程语言,适合初学者阅读。
-《算法导论》:深入讲解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编程的深层逻辑。
-《计算机科学概论》:全面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