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33-机电-案例50问默写本-带答案.pdf

发布:2025-04-10约8.73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1)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距离误差、垂直角误差、大气垂直折光误差、仪器高和视标高的误差。

(2)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

答:(1)中心标板应在浇灌基础时,配合土建埋设,也可待基础养护期满后再埋设。

(2)放线就是根据施工图,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来测定机械设备的纵、横中心线并标注在中心标板上,作

为设备安装的基准线。

(3)设备安装基准线不少于纵、横两条。

答:起重机选用的基本参数主要有:吊装载荷、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

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答: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必须依照其特性曲线表进行,选择步骤如下:

(1)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位置、现场具体情况等确定起重机的站车位置,站车位置一旦确定,其幅度

也就确定了。

(2)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等和站车位置(幅度),由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

确定其臂长。

(3)根据上述已确定的幅度(回转半径)、臂长,由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表或起重特性曲线,确定起重机的额定起

重量。

(4)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新选择。

(5)计算吊臂与设备之间、吊钩与设备及吊臂之间的安全距离,若符合规范要求,则选择合格,否则重选。

答:(1)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吊车的工作位置(包括吊装站位置和行走路线)的地

基应进行处理。

(2)根据其地质情况或以测定的地面耐压力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方法(一般施工场地的土质地面可采用开挖回

填夯实的方法)进行处理。

(3)处理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地面耐压力应满足吊车对地基的要求,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

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

(4)吊装前必须进行基础验收,并做好记录。

答:1)应对承载的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

2)选择的受力点和方案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3)对于通过锚固点或直接捆绑的承载部位,还应对局部采取补强措施;如采用大块钢板、枕木等进行局部补

强,采用角钢或木方对梁或柱角进行保护。

4)施工时,应设专人对受力点的结构进行监视。

答:(1)起重机械失稳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起重臂杆仰角超限等。

预防措施:严禁超载;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和加固,确保支腿稳定;严格机械检查;起重臂杆仰角最

大不超过78°,最小不低于45°。

(2)吊装系统的失稳

主要原因:多机吊装的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

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

预防措施:多机吊装时尽量采用同机型、吊装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吊车,并通过主副指挥来实现多机吊装的同步;

集群千斤顶或卷扬机通过计算机控制来实现多吊点的同步;制定周密指挥和操作程序并进行演练,达到指挥协

调一致;缆风绳和地锚严格按吊装方案和工艺计算设置,设置完成后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失稳

主要原因:由于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

预防措施:对于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

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提高刚度。

答:(1)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2)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3)层间进行锤击。(4)预热拉伸补偿焊缝收缩(机

械拉伸或加热拉伸)。

(5)焊接高强钢时,选用塑性较好的焊条。(6)预热。(7)消氢处理。(8)焊后热处理。(9)利用振动法来消除焊接

残余应力。

答:(1)预留收缩余量法。

(2)反变形法。

(3)刚性固定法。

(4)合理选择装配程序。

答:(1)合理的焊接方法。

(2)合理的焊接线能量。

(3)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

答:(1)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的缺陷包括:裂纹、未焊透、未熔合、表面气孔、外露夹渣、未焊满。

(2)允许存在的其他缺陷情况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例如:咬边、角焊缝厚度不足、角焊缝焊脚不对

称等。

答:(1)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

(2)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m;立管不大于3m。(3)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

(4)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答:(1)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且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2)在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3)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