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下员工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清单.pptx
《个人信息保护法》下员工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清单这份全面指南将帮助企业了解2021年8月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提供法律合规与数据保护实践要点。确保员工信息安全,降低合规风险。作者:
法律背景概述法律实施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实施。这是中国首部专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法律。保护基础为企业处理员工个人信息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规范。要求企业承担信息保护责任。违规后果违规企业将面临高额罚款、业务暂停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处罚。同时损害企业声誉。
法律适用范围广泛覆盖适用于各类企业和组织全生命周期从招聘到离职的全过程全面保护线上线下信息同等保护
个人信息的定义身份识别信息可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类信息,包括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等。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家庭地址、紧急联系人信息等。工作信息工号、职位、部门、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技能证书等。
员工个人信息分类一般个人信息姓名和工号办公电话工作邮箱部门与职位敏感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家庭地址薪资福利信息特殊类型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健康医疗记录宗教信仰政治立场
信息收集的基本原则合法正当通过合法渠道,正当方式收集信息知情同意明确告知目的并获得同意最小化仅收集必要的信息,不过度收集目的明确收集目的应具体、明确且合理
员工知情权保护明确告知以清晰简明的方式告知员工收集和使用其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隐私政策提供详细的员工隐私政策,包含信息处理的全部内容,确保透明。获取同意在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前获取员工的明确同意,尤其是敏感信息。保障选择权尊重员工拒绝提供非必要信息的权利,不得因拒绝而差别对待。
信息收集的法律依据履行劳动合同为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所必需的信息收集具有法律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收集必要信息。法律法规要求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要收集的员工信息。合理性评估进行必要性与合理性的评估,确保信息收集有正当理由。
员工同意的规范要求同意类型要求注意事项一般同意自愿、明确的书面同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敏感信息同意单独同意,明确告知必要性不得默认勾选或捆绑同意撤回机制提供便捷的同意撤回渠道不得因撤回同意而歧视特殊群体未成年工和特殊群体额外保护可能需要监护人同意
信息处理的合规要求目的明确处理前明确具体目的,不得模糊笼统。目的应当正当合理,符合社会伦理。范围受限严格在必要范围内处理信息。禁止过度处理,最小化原则贯穿始终。目的一致处理目的应与收集时告知的目的一致。变更目的需重新获得同意。防止滥用建立机制防止信息被滥用。定期审查数据处理活动的合规性。
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技术防护采用加密、去标识化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安全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和身份认证机制加密脱敏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必要时脱敏处理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内部规范制定制定详细的内部管理规范和操作指南职责与问责明确各岗位职责和问责机制定期安全评估开展定期的安全风险评估和改进
员工信息使用限制边界限定严格遵守信息使用边界,不超出授权范围禁止未授权使用未经员工授权,不得扩大使用范围追溯机制建立信息用途追溯机制,记录使用过程数据流动管控控制企业内部数据流动,分级授权访问
跨境数据传输合规境内存储原则个人信息优先在境内存储确需出境须满足严格条件建立本地备份机制跨境传输要求通过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签订标准合同获得明确单独同意国际传输指南评估目的国法律环境确保接收方保护能力保障个人权利可行使记录传输全过程
员工隐私保护具体措施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严格的档案保管制度,专人负责,分级管理。纸质档案入柜锁好,电子档案加密存储。考勤与绩效考勤系统应用最小化收集原则。绩效评估资料严格保密,仅限相关管理人员访问。通讯与监控员工通讯监控需明确告知。监控范围、方式和用途应当合理,尊重员工隐私。
敏感信息特别保护生物特征信息面部识别、指纹等生物特征信息需单独同意,应提供替代方案。不得强制收集。健康医疗信息体检报告、病历等健康信息需严格加密保存。非必要不收集,查看需特别授权。工资福利信息薪资、银行账户等财务信息应严格保密。限定最小范围人员知悉,防止泄露。
第三方数据共享1共享前评估评估共享必要性和合法性,确保有合法依据。评估第三方的数据保护能力,防范风险。2签订协议与第三方签订数据保护协议,明确责任边界。包含保密条款、安全措施和违约责任。3员工告知向员工明确告知共享的目的、接收方和内容。必要时获取员工的单独同意。4监督管理持续监督第三方的数据处理活动,定期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终止合作。
员工信息保护培训定期组织员工信息保护培训,提高全员隐私保护意识。结合实际案例,强化操作规范和合规要求。记录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
信息泄露应急预案泄露发现与确认建立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