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消防安全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内容.doc
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更多高质量文档请联系。
养老院消防安全检查注意事项及检查内容
一、养老院消防安全检查注意事项
1.明确检查原则
生命至上原则:优先确保疏散通道畅通、应急设施有效,将老年人生命安全作为核心目标。
适老化改造原则: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感知能力弱的特点,检查内容需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如增设声光报警、无障碍逃生通道)。
动态管理原则:建立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整改复查机制,避免“一次性检查”流于形式。
2.检查前准备
组建专业团队:联合消防部门、电气工程师、建筑安全专家共同参与,确保检查专业性。
制定检查清单: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文件细化条目。
提前沟通协调:避免检查影响老年人正常作息,优先选择非休息时段,减少心理压力。
二、重点排查内容及整改要求
(一)建筑结构安全
防火分区与材料合规性
检查墙体、吊顶是否使用A级不燃材料,隔断是否达到耐火极限要求(如2小时防火隔墙)。
排查违规改建情况(如私自打通防火分区、占用避难间)。
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
确保每个房间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25米,通道宽度≥1.4米(轮椅通行标准)。
检查疏散门是否为向逃生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严禁加装防盗网或锁闭出口。
楼梯间、走廊需设置连续型应急照明和蓄光型疏散指示标志(地面高度≤1米)。
(二)消防设施完备性
火灾报警系统
测试烟感、温感探测器灵敏度,确保报警主机与消防控制室联动正常。
老年人居室、活动室应增设声光报警装置(分贝≥75dB,红光闪烁)。
灭火与供水系统
检查室内消火栓水压(静压≥0.15MPa)、灭火器配置类型(ABC干粉)及有效期。
验证消防水泵是否具备双重电源供电,远程启动、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是否正常。
防排烟系统
测试走道、楼梯间正压送风系统,确保火灾时烟雾不侵入疏散路径。
(三)电气安全专项排查
线路与设备隐患
检查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如电热毯、电暖器未使用专用插座)。
使用热成像仪检测配电箱、插排等设备是否过热,及时更换老化线路。
医疗设备管理
核查制氧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的用电安全,禁止与普通电器共用回路。
(四)日常管理漏洞
人员培训与演练
检查员工是否掌握“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
验证应急预案是否每季度演练,重点测试卧床老人转移方案(如使用担架、滑毯)。
易燃物管控
清理公共区域堆放的纸箱、被褥等可燃物,厨房油烟管道每季度清洗并留存记录。
严格管理吸烟行为,设立独立吸烟区并配备烟灰缸、灭火器材、使用蚊香也要格外注意。
夜间值守漏洞
核查夜间值班人员是否每2小时巡查一次,监控室是否24小时双人值守。
三、整改建议与长效机制
1.分级整改措施
立即整改项:锁闭安全出口、灭火器失效、电气线路裸露等直接风险,需24小时内解决。
限期整改项:防火门闭门器损坏、报警系统误报等,需7日内完成并提交整改报告。
系统性提升项:建筑耐火等级不足、消防水池容量不达标等,需制定改造计划并报备。
2.技术赋能管理
推广安装无线独立烟感(联网至值班室)、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实现隐患实时预警。
建立数字化巡查台账,通过扫码打卡记录检查时间、责任人,避免漏检。
3.责任落实与监督
明确院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签订责任书,纳入绩效考核。
联合民政、消防部门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整改不到位的机构予以公示或关停。
四、案例警示与启示
结合近期某养老院火灾教训,暴露出以下问题:
致命漏洞:夜间值班脱岗导致火情发现延迟,安全出口被杂物堵塞阻碍逃生。
整改方向:需强化夜间巡查、加装视频监控系统,每月开展“通道清理日”活动。
养老院消防安全关乎社会底线,必须通过“人防+技防+制度防”多维度发力,将隐患消灭于萌芽。建议机构以此次检查为契机,建立“自查-整改-培训-演练”闭环管理体系,为老年人筑起坚实的“生命防火墙”。